提线木偶
作者/李建州/甘肃

戏曲表演中,除过常见的演员真人登台演出外,还有一种颇为有趣近几年面临失传的绝技——提线木偶表演。

查阅百度获悉,提线木偶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和表演形式,由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组成,通过操纵提线,艺人可以让木偶动起来表演各种动作。
在此,暂且对提线木偶的诠释借来用用,不做更为翔实的诠释。我想说的是,提线木偶的表演与皮影戏有些相似,却又不同。皮影戏是演员幕后操作,让皮影投影到白幕上供人观看,而提线木偶择时演员和道具同时登场。提线木偶表演相对规模较小,对舞台的要求也比较宽松,不像常见的舞台演出,演员多少倒是其次,单是舞台道具所需少则一车,多则几车,搭台转场更是辛苦。
儿时倒是看过一些木偶剧表演,大抵因时间长久也早已忘却演出的剧目和内容,只是依稀记得接踵而至的看客,还有一些诱人的零食。不过,对演员娴熟的提线动作,倒是敬佩不已。那一个个看似木纳的木偶,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活灵活现,富有情趣。
我非演员,无法从专业的角度细说提线木偶的专业知识,只是想到一些事情倒与提线木偶有些相似。
多年以来,我也常常思忖:虽说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常来打点,可诸多时候,人生之路是否真的可由自己做主,有多少事是心随人愿,又有多少事是违心而行,获取的是否就是自己心心念念定要所得的,失去的就注定是忍痛割舍难以释怀的?很多时候,我们常笑木偶受人操控,不享自由,可自己是否也是木偶之一呢,有一根无形的线,悬于三尺头顶,被别人左右而身不由己?
提线木偶的线是有一定的长度范围,过短难以操控,过长则会失去控制。因此,大多时候生活的圈子决定着线的长度。能在特定的空间里把自己过得像自己,确实是一种本领。大多时候,人们都是在一种追求完美却处处弥补遗憾的历程中跌撞而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理想世界,现实中是不会存在的,就像理想与现实,哪怕再怎么靠近,也绝不会完全重合,也不可能会老死不相往来。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有人人生的起点较高,甚至是别人一生奋斗也达不到的高度,但无论如何,和普通众人一样,也依旧是社会里的一个木偶,离不开一根线的挑动,只是角色不同,出场的次数不同而已,单从这一点而言,人们都是一样的,无需耻笑他人。有时,觉得有些事很不公平,不过细想只是时间不同而已,有人即将幕前登台,有人已经幕后卸妆,此一时彼一时,谁也不敢吹嘘一辈子都能高开高走,我也相信谁也不可能一辈子一直命运多舛,处处碰壁失落。
历史上诸如此类的人,不胜枚举。苏东坡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少年得志,才华横溢,震惊全国,可他未曾想过一生还会有牢狱之灾,因乌台诗案差点危及生命。因才华出众,也因才华受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终究等到恍然大悟,已是暮年,命运之线,系于时代,系于北宋当朝,还是系于自身?后世自有评说。
最近网络比较火爆的关于歌手刀郎的《山歌廖哉》系列歌曲,深受大众热捧,特别是《罗刹海市》更是空前手捧。我也反复细酌歌词,也看一些关于此歌的八卦新闻,总觉得在大众之中之所以能引起共鸣,是因为每个人都似乎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一根线——一根不受自己控制却能影响自己前程和命运的线,借歌抒情表意,借歌呐喊释怀,这根线束缚更多的是反抗,是泄愤,是对世间一些人一些事的不公!

社会之中,泛有诸多之事,不是自己做主就能相安无事,亦不是自己心想就能事事如意。有多少根线系于他处,自己只不过是任人摆布而已。只是有些位于权贵之位,更多的是手中紧攥着别人的线,喜欢看别人动动胳膊跑跑腿,并以此为乐,不惜疲倦。
当今,提线木偶表演已经很难再看到,更找不到远去那种氛围和感觉,但提线木偶的深层寓意,却越来越在社会中上演,那便是:奈何其间,任人摆布。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李建州,甘肃合水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高级教师。发表作品三百余篇,散见于《未来导报》《读友报》《甘肃工人报》及地方期刊杂志,部分作品发表于中国作家网、都市头条、书香神州、陇东黄土地文学、塞北文学、兰苑文学、九州作家、西部风微刊、蒙东作家等网络平台,2017年8月参与合水县县委、政府组织的《合水旅游概览》一书编辑,并担任副主编,2018年8月承担合水县县委、政府组织的《合水八大文化》之《秦直道文化》部分编写任务。2017年出版散文集《生命的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