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义春
日前,文友赵非先生发来一篇纪念王善益李人鑑教授的文章,拜读之余,感慨良多。我和王、李二教授虽然同室共教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但他们为人为学的品德和造诣,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记。
1956年8月下旬,我告别高教部、社科院联办的普通话语音研究班,拿着江苏省教育厅分配工作介绍信,来到苏北师专中文科报到,分派到汉语教研室任教。接待我的是汉语教研室主任王善益教授。我早有所闻,王教授是苏北师专筹办人之一,很有文才,对汉语语言学造诣深厚。我对王教授讲,大学课程没教过,请王主任多加指教。王主任拍拍我的肩膀说:“年轻人,没教过没关系,只要肯学肯干,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没有干不好的。”王主任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倾心培养,他亲手帮我修改教案。王教授不光在教学业务上不遗余力地帮助我,在政治思想上也是关怀备至,爱护有加。1957年,在整风运动中,校党委号召党团员要带头大鸣大放,帮助党整风。我是贫下中农出生,又是长在红旗下的一代青年,对党能有什么意见可提呢。正好当时我向学校人事处打了报告,要求将爱人调来扬州,组织上未能及时解决。在鸣放会上,我就这件事说学校人事部门对青年教师生活关心不够。会后,王主任特地把我叫到他的家中,跟我谈心。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像我们这一代人,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封建的东西,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东西,在我们身上不无痕迹,需要在运动中不断学习,改造思想。你们还年轻,是在甜水里长大的,生在福中要知福啊!爱人调动,是个人私事,不能拿到会上说事。”王教授的一席话对我教育极深。
李人鑑教授和我是同时进校的。1956年,李教授先于我从苏北农学院附中调进苏北师专。当年,我从中国社科院普通话语音研究班毕业后,分配到苏北师专任教。我们同在一个教研组,李教授教现代汉语语法课,我教现代汉语语音课。李教授文人风范,待人热情诚恳,乐于助人,对我们年轻教师关怀备至。我刚走上大学讲坛,备课授课得到李教授很多帮助。王善益教授和李人鑑教授常常 一道走进教室,听我讲课,教我怎样组织教学,怎样突出知识重点。我一直把王李二位教授当做自己的引路人。作七绝一首,以缅怀王善益、李人鑑二位教授:
同室两年受益丰,谆谆教诲记心中。
感恩教授多关爱,难忘当年长者风。
杨义春
2023年7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