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最伟大的爱
文/郭震
最近,网上广泛流传着根据孙中山先生和他原配夫人卢慕贞离婚情况改写的一首歌,这首歌词写的是情真意切、缠缠绵绵、凄凄惨惨、悲悲切切,歌词大意是这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遗憾就不会与回忆为伴,你的名字是命运抽错的签,故事越长越让人怀念。良辰美景奈何天,思念就不要苦苦熬煎;我的名字是命运牵错了线,姻缘太短聚散如云烟。今宵露寒,先生再见,转身却是泪水潸然,这似水流年我们不亏不欠,一别两宽各自喜欢;山长水远先生再见,转身已是天涯两端,这金色年华我们互相成全,一别两宽回头莫念。这首歌词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它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表白,无不让人痛彻心扉、扼腕叹息,我反复读了好多遍,每读一遍,都会对先生和卢慕贞爱情结局深感惋惜、悲哀、同情。同时,也被他们崇高的革命情怀所感动,进而对他们各自伟大的人格歌颂、赞美、崇拜。
这首歌对他们的感情描写得伟大、无私、宽容、互不亏欠、互相成全,依我看这只是表面现象。不管是命运抽错了签还是命运牵错了线,没有经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投入,就不会有苦苦熬煎和泪水潸然,俩人的感情不能用平常的观念去思考、去评价、去理解。中山先生他爱的深沉、含蓄、无私,他的爱高于家国天下,是大爱,除了自己的小家,还有国家、民族、天下。他以“天下为公”为己任。这种爱无私、高尚、伟大,无人能及其右。这种崇高而伟大的爱也只能是其爱妻卢慕贞才可明白、理解,在这种信念和力量的支撑下,也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险阻。之所以我会有这样的认知,完全可以从她处理离婚这件事的果断刚毅读懂一二。当年先生为了更好的投身推翻清政府的伟大革命,十分艰难地做出了和卢慕贞离婚的选择,因为他实在不能面对和他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和孩子,所以才派人去送离婚书信。卢慕贞得知这种情况后,她是清醒、冷静、理智的,没有普通农家妇女的那种极端行为,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极为平静、极为泰然的,这从她当时的言论就可以理解出来,“我常识不够又不懂英语,缠脚行动又不便,帮不上先生什么忙,愿先生与我各寻良人,我爱你是真的,可我不能阻止你,奔向比我更好的人吧。可我就是觉得除了我谁也配不上他”。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卢慕贞这段话,其一,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没有文化,不能帮助先生为革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其二,缠足这种习俗,限制了她的思想和行动,思想上,她认为她自己所能做的也只有在家相夫教子,这才符合封建礼教;行动上,也不能冲锋陷阵,为先生分忧解难。其三,非常尊重先生、理解先生,对于先生提出的离婚请求,她都能做出理智的抉择,这是基于他们二十几年的婚姻生活所做出的决定。其四,卢慕贞是一位坚强的女人、是一位仁慈的母亲更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儿媳,对于离婚,她没有任何要求和条件,而是默默承担起养育儿女和赡养老人的义务,用这种深沉的爱来默默无闻地支持先生的革命工作,难道这不是一种坚强是什么?
基于以上分析,所以当卢慕贞接到先生离婚的书信时,她才有了这样一个令后人难以忘怀的美丽传说,在回给先生的离婚书信时,也就只写了一个“可”字,有人认为这一个可字,流露出了她的心酸和无奈;有人认为是扎心、难舍;又有人认为是凄凉和可怜;甚至更有人认为是伤害和悲哀。所有这种种看法,都不能真实表达卢慕贞对先生的爱,她对先生的爱不比任何人少,这种无私奉献的爱也只有先生才能受得起。同时也只有像卢慕贞这种胸怀坦荡、大爱无疆的人才可以只用这个“可”字来充分表达世界上的那种最伟大的爱。 一丁阁主人 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十七日晚于景州
作者简介
郭震,男,汉族,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1987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教师、校长、主任科员,擅长书法、写作,现任景县书法家协会秘书长、老年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北省采风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多次参加省市级展览;爱好文学,擅长时评、散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