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居读书笔记116
沈 学 印
【0116】孝 心(B)
孝心也好,孝敬也好,都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眷恋;都是一种无法重现的幸福;都是一种一失去就成千古恨的往事;都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必然链条,一旦断裂,再就永无连接的久远遗憾。
古往今来,上下五千年,孝心和人子之孝一直是人们行事的准则与推崇的美德。
孝本身乃是人之天性使然,家庭亲情所系,人世间众所公认的传统美德。
“人生能有几回孝”。
乌鸦尚有反哺之义,牛羊更有跪乳之恩。
万物之灵的人呢?
况且我等都是堂堂正正身高七尺男儿乎!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位朋有说过的话,“孝心和孝敬都是不能等待的事。”
面对父母,面对一天天在老着的父母,还有在老着的自己,我们对父母的孝心真是不能等待了?
或许就在那个不经意的一刻间,高堂父母辞世的噩哈耗就会传来。那时,再将尽孝已成空望,而为有眼泪祭奠。到那时纵有金樽玉肴,佳品盛宴供于灵前,又有何用?到不如活着时让双亲吃上一口可心称如意的粗茶淡饭更觉香甜。有谁愿意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太遥远的古圣先贤孝心父母的佳话姑且不说,仅在孝敬双亲能从自身做起的这方面样板,就让我想起了武汉东建集团董事长、原籍为河南省柘城县邵园乡高赵村的高玉坤先生。他的几句话说的都很精辟又中肯,孝心不足者听听此话该有所触动才是:“百行孝为先,古今一理,中外亦然”自古忠与孝相随。忠心为国者,必定是孝子;为人不孝者,于民多是宵小之辈,于官必是奸邪之臣。如果一个人不能孝敬自己的父母,那便是一个无知的人,一个不可交往的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一个道德低下的人,这样的人还能称其为人吗?如若人们斥责那些不孝之徒为“禽兽不如”的话,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然否?
(2023年8月19日写于“悠然居”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