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青波访谈”的作者,深入云南西双版纳和昆明景颇族聚集区中访问并体验生活 ,图为在景颇族村寨正门前合影留念。
节日的当天一大早,各山区景颇族人民穿上节日美丽的盛装,汇集到“目脑”广场上。广场中心高竖“目脑柱”。“目脑柱”是高约20米的两块栗木板,右侧木板上画着蕨菜,象征团结一致,勇往直前。左侧木板上画的是一个四方形等分成三个三角形的图案,每一个三角形用一种颜色表示。两木柱中间交叉着两把大刀,象征景颇人民英勇奋战、刚毅不屈的性格。
上方横匾画着喜马拉雅山脉,传说是景颇族的发源地。在这些柱子和横匾两旁,搭有两个高台,高台周围的木柱上挂有铓锣和大皮鼓等乐器,最外层围着篱笆,其意是吉祥和胜利。
“目脑”盛会开始后,笙管、大鼓、铓锣齐鸣,来自各地的景颇族妇女,身着民族盛装,身背礼物蓝,从篱笆右侧门进入广场,这时礼炮齐鸣,来自各地的景颇族人互相祝贺,交换象征友谊的礼物,互敬团结的米酒,在欢乐声中翩翩起舞。
据寨子里的景颇族人说:景颇族有个古老的传说,在遥远的创世年代,太阳派使者邀请地球上的生物参加他们举行的“目脑会″,鸟雀们前去参加并学会了“目脑舞”,当他们返回地球时,在一棵结满了熟透了的果子的大青树下,有孔雀带头带领大家翩翩起舞,这就是地球上的第一次“目脑会"。
景颇族的始祖宁贯娃急忙赶去参观学习,他被热烈优美的歌舞深深感动,立即筹备起人间“目脑会”。他用手指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圈定了舞场,把舞蹈路线画在“目脑柱"上,让领舞的老人戴上孔雀羽帽。这一舞蹈形式自此之后,代代相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