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为西部大开发,打通“武陵天堑”大通道,让沿线苗族土家族儿女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渝怀铁路开通运营18载,为接管开通养护这条大通道而成立的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涪陵工务段党政关工团,叱咤风云18载,把一批批复转军人、高职大专、本科生引进门,上好入路第一课,帮他(她)们扣紧步入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在养护这条大通道的生产实践中,成长为技师、高级技师、工班长、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车间科室领头羊、副段长、渝怀走出的高铁人,为提升线桥设备养护质量,确保渝怀铁路安全畅通,促进西南铁路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孕育出一批批栋梁之才。
涪陵工务段关工委从教学“效果”入手,采取播放“短视频”与“图文投影”相结合,用讲故事的方法,用2天半20节课时,为14名(6名大学本科生、8名大专生)来自川渝两地的新入路青工,上好入路第一课,引领青工走好人生路,收到较好效果。
一是精心准备备好课,打有准备之仗。6月底,关工委接到段职教部门新入路青工培训计划,安排关工委2天半课程的“教学任务”后,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熊家林亲自上手,提前2周精心备好18个短视频课件,22个图文课件,为7月19日下午14时按时上课,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是教学内容多样性,让青工学有所获。从人生理想、知路爱路、知段爱段、成长成才入手,教学内容涵盖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铁路史,中国铁路春运史,涪陵工务段艰苦创业史、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成昆精神、红色故事、“五老”故事、历届青工成长成才故事等,并制作成短视频、图文教学课件,让青工学有所获。
三是教学方法灵活性,让青工洗耳恭听。熊主任把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先播放五六分钟的精短视频,让青工先了解故事梗概,再用图文课件投影在屏幕上,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给青工们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来自西安长安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系毕业的本科生李思翰激动地说:聆听了熊主任为我们讲述的“铁路好故事”“我与中国铁路现代化”,他那洪亮的嗓音穿透有力,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令我们赞叹不已。
四是亲自上手,讲好“铁路好故事”。7月19~21日,熊主任用精彩的短视频,图文并茂的投影画面,谈了学习二十大工作报告的七点体会,讲述了中国铁路史、中国铁路春运史、涪陵工务段艰苦创业史、“五老”讲红色故事,“五老”杨世成讲述了“四渡赤水”战役中牺牲的红军营长大伯的故事;“五老”付再华讲述了参观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得到的启示,铁的纪律 是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撂下一把闸 挽救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英雄烈士王明儒、修筑成昆线龙骨甸大桥牺牲的熊汉俊烈士、“战山斗水 坚守奉献 创新争先”的“成昆精神”、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
五是讲好“五老”故事,用“五老”精神激励青工。“五老”王国政讲述从大山里走出的脚迹,从高小生到工程师的故事;“五老”黄国均讲述“防断保安”的秘诀;“五老”罗邦生讲述渝怀走出的高铁人;“五老”讲述“成铁好青年”王亚飞、王泰兴从线路工到助理工程师、从线路工到线路科副科长的故事;“五老”讲述身边的5名新入路青工春运培训期间犯“寻衅滋事”罪被除名的警示案例,提醒青工们遵纪守法。
六是典型引路,让青工学有目标。熊主任现身说法,把一批批新入路大专、本科生在工务人生路上敢于吃苦,敢于奉献,虚心好学,练好本领,参加段、集团公司、全路职业技能竞赛夺得优异成绩,从线路工到工班长、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车间科室领头羊、副段长的成长成才故事,告诉新工们,让新工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七是寓教于乐,培训写作人才。熊主任围绕讲座的精彩故事,从遣词造句,语言文采,故事情节,写作技巧,中心思想,现身说法,风华秋实七十载,我与《西南铁道报》共成长的写作人生故事,告诉青工们做人的道理: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并取得辉煌的成绩,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方为人上人,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多写多练,练好笔头子,锤炼好文采,写出好文章,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竭力培养青工写作兴趣,提升青工写作水平,一并进行了写作知识培训,利用2个晚自习,指导青工们撰写完成14篇“人生感悟”心得体会,分别推送《涪工印象》《今日头条》《都市头条》《美篇》平台陆续发表并汇总刊载,既帮助新工们扣紧了步入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引领新工们走好人生路,也检验了新工们的写作水平,学有所获。
来自重庆石柱县农家子弟,23岁的中共党员,兰州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谭志鹏,在撰写的题为《努力实干,扎根渝怀》的心得体会中说:从初识铁路,父母外出打工“一票难求”的境况,让我记忆犹新;到再遇铁路,大学里学到了许多铁路专业知识;今天来到铁路,听了熊主任第一课讲座,让我了解了中国铁路史、中国铁路春运史、涪陵工务段段史,一批批新入路青工成长成才史,让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高铁路网的形成,动车飞奔,昔日蒸汽机车牵引的绿皮车,一日日行千里路,而今的高铁动车,数千里路半日还,我要把大学里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养护渝怀线的生产实践,扎根渝怀奉献青春和力量。
来自重庆南岸区,23岁的共青团员,西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本科生宋文谨,在撰写的题为《接过担子,走出自我》的心得体会中说:不忘初心,中国铁路辉煌史,激励我砥砺前行;迎接挑战,展示自我,筑牢敢于吃苦的思想防线;扎根渝怀,从基础做起,从小事做起;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要像“成铁好青年”王泰兴、王亚飞那样,以我热忱之心,扬我奋斗之旗,朝着一定会成功的目标披荆斩棘,心之所向,心无愿我,同全段涪工人一道,发扬“坚守实干,严谨争先”的涪工精神,在养护渝怀铁路的实践中大显身手,为确保渝怀线安全畅通、促进西南铁路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