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 爸”
作者/马勤
“羊爸”是我的三叔,一个留守在甘肃贫困农村的孤寡老人。以前我们都很照顾“羊爸”,也一直挂念他的生活,每逢过年过节,远在外地的叔叔婶婶、侄儿侄女们,还都给“羊爸”寄点钱,帮助他改善一下生活。大概从4年前开始,政府给“羊爸”发钱了——残疾人补贴、贫困户补贴,加起来每月能有500多元。这对于生活简单的“羊爸”来说足够了,以至于他常对亲戚们炫耀:“我再不需要你们接济了。”
“羊爸”外号“哑巴拾羊”,是秦安县魏店镇人。听老人们说,“羊爸”半岁以前活泼可爱,听觉反应灵敏,无异于常人。后来,一次严重的高烧夺走了他的听觉,他变成了哑巴。
“羊爸”虽然不能说话,但心地善良,喜欢帮助别人,也好结交朋友。可“羊爸”与常人交友比较困难,与聋哑人成为朋友则容易多了。老四队住在桥子沟下面的聋哑人何江胜,是“羊爸”最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或手语交流,或调笑打闹,像亲兄弟那样亲密无间。可惜,上世纪70年代末,何江胜患病去世了,家中只留下一位年近八十的老母亲。“羊爸”以前与何江胜有没有约定,大家不得而知。事实上,在何江胜去世后,“羊爸”自觉承担起了何江胜的职责,认真尽着一个“儿子”的义务。不管当时生产队的活儿有多忙,每天清晨上工前或晚上收工后,“羊爸”都会去何江胜家里转一趟,为他的母亲挑担水或处理一些老人无能为力的家务事。就这样数年如一日,直到老人去世。 “羊爸”让异地亲人最为感动的,是对生病爷爷的照顾,是那么的无微不至。1989年深秋,爷爷不幸中风瘫痪。在亲友们的指导下,“羊爸”每天按时服侍爷爷饮食、服药、翻身、按摩,及时清理爷爷的大小便。在有人临时陪护的情况下,“羊爸”还要抽空料理地里的庄稼,忙得不可开交。每次做好饭,“羊爸”总是同时盛两碗端到爷爷身旁,自己坐在小板凳上,右手拿勺子先给爷爷喂一口,然后用左手执筷子往自己嘴里扒拉一口,俩人你一口我一口地同时进餐。等吃完了,“羊爸”仔细地为爷爷擦嘴、清理掉下来的食物残渣,那情景让人看着既感动又心酸。“羊爸”还每隔一天,就为爷爷擦洗一次身子。村里但凡亲眼见过“羊爸”服侍瘫痪父亲情景的人,无不为之感动。就这样,“羊爸”精心照顾爷爷4年多,直到爷爷去世。在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爷爷没有生过褥疮,也没有发生其他因长期卧床而诱发的病症,这种情况即使在条件优越的城市医院里住院,恐怕也不容易做到。 我的父亲今年80多岁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这个弟弟,每年都要至少回老家两趟,尽最大可能帮助他。父亲、二叔知道我在老家生活过多年,跟“羊爸”感情最深,就把照顾“羊爸”的重任托付给了我。我也曾想把“羊爸”接到城里来,但谈何容易。好在有了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羊爸”可以衣食无忧了。衷心感谢我们伟大的党和政府,对残疾人、贫困人群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