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紧接着,通知各区带队负责人到楼上船员会议室开会,见见面,互相认识,讨论下步行动计划。10分钟内,各区带队的同志全部到齐,自报姓名、职务、各区人数,并讨论了下步工作。
船上的一天一夜是难熬的,不仅不能睡,而且连伸伸脚也很困难。开水也不能满足供应,连上厕所也排很长的队。我和其他3名国家干部与民工一样喝开水吃干粮,挤在轮船甲板上不能动弹,不时还要轮流到上下3层去巡视,以解决民工间因地方狭窄而发生的矛盾和争吵。
第二天中午船到沙洋,在船上挤了几十个小时的民工疲惫不堪,上岸后有的就在汉江堤防的防护林里,有的在堤坡上,倒头就睡,有的跑到江边熟食店吃面条、馒头。我们几个干部就领着部分区领队人员四处打听有无到沙市的货车。当时沙洋到沙市有一条简易公路,有时有代客车(即货车加篷)过往。沙洋是荆门县的直辖镇,荆门是产粮区,经常有拖粮食的车子来往于沙市和沙洋,平时可以给司机说好话带几个人,当时客货混装未严格规定,也根本没有交通警察。
但一千多民工去搭货车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于是我们几个商量,决定步行,第一站到后港,后港是昔日长湖边有名的重镇。抽调几个精明强干的人,组织先遣小组,搭乘拖粮货车,赶到后港,与当地政府联系,解决一千多人过夜和吃饭问题。
(二)
当时不像现在办事手续复杂。当地政府接待十分热情,迅速派员找了几处空余仓库和学校礼堂就解决了睡觉问题。
吃饭问题就找了几处公共食堂,代为烧饭,有的民工自行找到老百姓家里自己动手做饭。
任何事,只要把群众发动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路上的很多问题,我们讨论不能解决的事,结果拿到群众中一下子就解决了。
民工们在这里睡了一个好觉,吃了一顿好饭,精神饱满浩浩荡荡地踏上了新的征程,向目的地沙市迈进。
后港距离沙市还有数十华里,上路时,我们又组织了3人搭乘过路粮车,提早一步到沙市,一方面安排住处,一方面与沙市长航联系到宜昌的船只。
可是这次进入沙市,与到沙洋、后港情况完全不一样,沙洋后港是集镇,人员到达后,可以有组织地行动,整个队伍可以互相关照,各区带队人员把这百来号人也盯得住。
但是沙市是较大的城市,民工进入市区后,根本无法按原定计划到江边候船室集中。一是这些民工在那个时代绝大多数未出过远门,城里道路不熟。二是肩挑衣物行李,负重步行数十里,疲劳不堪,有的民工没有进入沙市市区,只到郊区就走不动了,分散向老百姓找地方,就地休息了。进入了市区的也就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宿营”。
好的是那时各级政府对过往民工非常热情、负责,只要属于上山大办钢铁的民工,都热情接待,安排食宿。据说沙市每天接待过往人员几千人,专门有接待的班子。
(三)
民工是住下来了,但深更半夜,各区带队人员找不着县里带队人员,县里干部找不到各区住在什么地方。那时要像现在有手机就好了,不致造成如此情况,怎么办?
只有用“土办法”对付,清晨县里几个带队干部买了一瓶墨汁和十几张大白纸,用写通告的形式,上面写着:“沔阳到宜昌修铁路民工的各区负责人,请紧急到沙市长航轮船站候船室碰头,我们等着你,快!快!快!”分头贴到进沙市各重要路口,以及市区繁华地段。
当时沙市城区很小,只有中山路一条街和便河路一带是最繁华的地段。通知贴出去果然有效,不到一小时,各区带队人员都先后来到了候船室,这时我们都高兴极了。大家汇报了民工各自住的地方,只有少数人还找不到踪迹。
这天正是10月1日,国庆九周年,沙市街上张灯结彩,锣鼓阵阵,十分热闹。在沙市轮船站订的集体票,钱已付,票已领,上船时只需双方负责人在检票口点数上船,工作安排妥当。计划让民工在沙市玩一天,看看城市国庆节热闹场面,并约定晚上9点钟以前各区带队人员把民工带到候船室,10点上船,在船上可以开铺睡觉,晚饭各区自己解决,城区饭馆面铺到处都有,也可以吃干粮。
谁知好事多磨,轮船站突然通知:开船时间要提前两小时,原定10点上船的要提到8点。这又给了我当头一棒,并说今天不走,明天也没有船能装一千多人。
当时沙市没有公共汽车,各区带队人员碰头时虽说了居住地点,但天快黑了,大街小巷又不熟悉,到哪去通知啊!一、二个小时怎能集中起来!当时从中山路到便河公园已是人山人海,国庆晚会即将开始,龙灯、狮子、彩莲船、腰鼓队等都已出动,塞满了所有街道。
老邮政局石台阶上已架了“麦克风”等扩音设备,正在大声指挥着喧闹队伍。此刻我们“急中生智”,估计我们民工可能大部分挤在这里看热闹,如其到大街小巷去找,不如借大会的“麦克风”一用,可能效果还好些。
于是我们3人挤进人头攒动的人群,向指挥台挤去,拿出了县里的介绍信跟指挥台负责人讲明原委,要求给1分钟的时间都行,让我们把看热闹的沔阳民工催促上船。
指挥台负责人当即接受了我们的请求,让我在“麦克风”前大声反复喊了3遍,在广播通知时就发现会场人群中有人骚动,播音结束,发现大量民工模样的人拼命在人堆中往外面挤去。我们3人见此情景,暗自高兴,说明此举有效。我带他们2人迅速挤出人群,赶往江边轮船站。过了一会,民工从四面八方向候船室集结,约1个小时,绝大部分民工到齐,经过带队清点,1400多人,只有10多人未到。
叶培元简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主编《沔阳公安志》,出版长篇回忆录《沧桑岁月》、《叶培元书画作品集》、《叶培元家书》;曾获“仙桃市劳动模范”、“仙桃市优秀文艺家”等称号。
征稿启事
各位作者,我们海内外文学联合会向全世界作者征集稿件。我们分普通稿件,月征文稿件,年征文稿件,新的一年我们将举办世界级文学作品评奖,奖金非常高。欢迎朋友们投稿。投稿地址,加微信snbm5828。加微信时必须告知是投稿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