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喻德江喻老在李陕西老师的邀约下来到铜川珍宝馆,一年后,他又一次在李陕西老师的陪同下与杨金印先生一起,再次莅临河滨路面粉厂,跟上次不同的是,因为馆内众多的宝贝,他喜欢上了文剑这位后生。
约好的早上九点,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院子里弥漫着一年来的渴望。一张白色的圆桌,围坐着我们七个人。秀色可餐的水果摆着动人的图案。文剑一改往日的装束,以一件浅绿长袖的薄衣出场与喻老共诉衷肠。
在他们相互打开的画面里,我发现了新的资料:喻德江,1950年生人,铜川黄堡镇漆水河边长大成人,才华出众,然命途多舛。特殊年代黄堡国家战备粮库建设奠基者,首任主任,抢救保护耀州窑遗存有功之臣。
喻德江先生是知名的国家级古陶瓷鉴赏家、收藏家,现任西安曲江咸恒生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教授,原中拍国际拍卖公司业务负责人、鉴定师。
喻老长期从事艺术品的鉴赏与收藏,拥有近四十载的收藏经历。独步泱泱收藏界,藏品斑斓丰沛,著述精锐深厚,影响广泛。多所大学特聘教授,桃李芬芳。设有半坡、白鹿仓多处陶瓷博物馆,受众宽延。
在西安文理学院,还有一座博物馆,馆内收藏着三百多件陶瓷器,这些珍贵的瓷器,是由喻德江先生2013年4月无偿捐献的,因此命名为“喻氏陶瓷馆”。
“喻氏陶瓷馆”里藏品涵盖鈞窑、越窑、临汝窑、鲁山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等窑口标准器,并有多件珍贵的原始青瓷、汉代绿釉陶、汉代彩绘陶俑、唐三彩、唐白瓷及明清青花瓷等。展馆以“汉歌”“唐风”“宋韵”等五大主题铺陈出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演变轨迹。
喻老说:耀州窑,始于铜川,成熟于铜川,1400年的陶瓷史很辉煌。他从小就非常喜欢耀州瓷,以后到外地工作,仍然致力于中国各个窑口的陶瓷收藏、研究学习。
回归故里后,加盟黄堡书院任副院长,置喻德江陶瓷馆并研学基地,传承创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缘于他有热爱家乡的那种情怀,不给家乡做点贡献,内心老是有点不安,也想为振兴耀州瓷,做点绵薄之力。
时间像一只带哨的信鸽,除了记忆喻老辉煌的过往之外,还会将未来的蓝图留存。茶过三盏之后,移步后院的茶室,一尘不染的空间,涤荡了所有的浮躁,清幽的兰花安静地生长,慈悲的菩萨低眉守护着这一方净土。
再次依位落座之后,喻老阐释了他收藏的三原则:一、本人不想出名;二、不想藏品上拍场;三、把玩研究后,他说他可以送出藏品、可以捐出藏品,但他不想卖他的藏品。这并不是说他的思想有多高尚,而是他悟到了,并不是他拥有这些藏品。
喻老认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他有幸能够保管它们,或者说能够与它们同行一段时间,已经是他的福报了。因为,每一件老器,从它的诞生到如今,不知多少人曾拥有过它,欣赏过它,赞叹过它,现在它能在自己这儿,他已经感恩不尽了。藏品源于社会,最后还于社会,理所当然。
对于喻老的“无欲则刚”,文剑云淡风轻地解析——当土遇见了火就是一场双向奔赴!“选择奉献,就选择了高尚。”杨金印先生则提出土变成陶瓷是“向死而生”和“浴火重生”,是土对美和艺术的追求与向往。他俩共同的结论是在波澜壮阔的人生,男人不搏一回,此生一憾!
由此让我想起一首歌《我来人间一趟》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特别艰难的时光,如果你挺过来了,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豁然开朗,重见天日;但如果你挺不过来,时间也会教会你怎么跟生活握手言和,放下释怀。一如文剑所言:“珍惜眼前人!”跟喻老收藏的、送出去的藏品一样:“它能静静地爱你,足矣!”
楚丰华
2023.8.17
23:58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联系方式:153532138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