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玉权
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孤家寡人,帝王自称。可见孤独乃王者之象,非凡之道。
人赤条条独来人世,孤零零独归西天。孤独如影随形,伴随人的一生。孤独乃与生俱来的天性,谁也摆脱不了的生命底色,不管你喜欢不喜欢。
生命因孤独而精彩,这样的人坚持自我,直面孤独,享受孤独,因之不断清醒自己,沉淀自己,丰盈自己,最终获得成功。优秀者往往显得不合群,心无旁骛卓厉奋发,让生命发出夺目的光辉。
生命也因孤独而黯然。这样的人害怕孤独,追求从众合群,丧失自我,从而随波逐流,苟且混世,一生灰雾濛濛的一片。也有人因之走向另一极端,封闭自己,郁郁寡欢,得了抑郁症,甚至走向自我毁灭的绝境。
此生如何度过?如何对待孤独?是摆在每个生命面前的选择题。
孤独确实如影随形,谁都会碰到。有人问,如何解孤独?我以为,上了年纪的吾辈,不似年轻人,对声色犬马已无甚兴趣。看纸牌、搓麻将、玩手机、沉迷网络,用热闹来填补空虚,虽然可以消磨时光,解一时寂寞,但我不喜欢。
孤独会生莫名之忧。曹孟德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不见得。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像李白嗜酒如命,五花马,千金裘拿去换酒,固然豪侠狅放,但类似疯魔,谁也学不来。普通人顶多借酒劲发发酒疯,胡大热说吹吹老牛,丑态百出俗得不能再俗出尽洋相。而斗酒诗百篇的李谪仙呢,可能喝得太大了,诗兴勃发,浪漫得水中捞月会婵娟,赔了老命。耀眼的文曲星陨落了,令人跌足扼腕,叹惜了千年。
柴米油盐,人间烟火,是求生,也是养生。孔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那种讲究,引车卖浆者、黔首泥腿郎,无福消受。但今天的人们是有条件的,吃得精致些,不错的。
君子远庖厨,不免虚伪。不忍杀生,却又贪肉食,这叫怎么回事?夫子这点不好,假了。农贸市场里色彩缤纷的各类菜蔬,养眼,养心。买菜,择菜,洗菜,做菜,好愉快!人乃吃货。为吃费点时间,值。
除了日求三餐而外,其余大把时间是人感到孤独的主要原因。顺便说一下,有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先生太太,不愿动手,是体味不到买菜做菜全过程的乐趣的。心慌难捱无聊之极,会闲出病来。活该。
听听音乐,高雅的精神享受。但总不能一天听到晚,只能作精神调剂。审美是有时限的,过度了必疲。每天必不可少的体育锻炼,如跑步、跳舞、太极、瑜珈、体操等,占时也有限。常人又不是专业运动员,个把小时足矣。
占据我们大部分时间的最好方式是读书与写作。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此时的孤独是无干扰的享受。没品位的书,休想进我门。在我眼中,那是堆垃圾废纸,开卷无益。经岁月沉淀检验了的经典,开卷必定有益!和古今贤哲对话,医愚启慧,获益良多。
一橱好书,随便翻翻,就有那么多大神级的灵魂陪伴,你还有什么孤寂?古人为什么重视立言?文章为什么是经国大业?因为这类书是时代的总结、知识的储汇、精神的养料、文化的宝藏。
人的生命有两条,一肉体,二精神。肉体虽灭,精神不死。书,就是精神载体。电子书刊,也很便捷。但我钟情纸质。白纸黑字,永传后世。
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所以,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可惜,世上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只好当糊涂鬼了。我不愿当,能探求多少知识,就力之所逮,孜孜以求。有人会说,当书虫有什么意思?雕虫小技有什么了不得?不如我日夜"上班"“围城",乐在其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道不同,不相为谋。三观不一,辩也无益。
读而不写,过眼云烟,无异书橱,呆子。涉猎多,是漫长的积累过程。正如蚕儿食叶,肚子鼓起来了,自会吐丝结茧。腹有诗书,墨水一多,水到渠成,自会潺潺流淌。不免舞文弄墨,其乐融融。至于质量优劣,那是另一回事。
以前几十年教书,述而不作,尽力作嫁衣,应尽的职责,应该的牺牲。退休后,一份俸禄给你,就是国家对你的酬劳。苦了一世,现在享受一下,大大的可以,大大的心安理得。如果无所事事的混,挥霍有限的余生,那是你的自由,和别人没毛关系。
旅游,很不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那也仅是生活中的点缀。
玩手机,应适可。什么养生、禅语、八卦、段子、鸡汤文等,天女散花,时时轰炸,变着花样弹唱。碎片知识如万花筒,让人目不暇接,牵着你的鼻子走,让你神魂颠倒。时髦、时尚、时代病。
泡网吧的,走火入魔,废寝忘食。可玩久了,精力透支,目迷身疲,头晕脑胀,你会觉得不对味。厌倦、厌恶、泛味,必然的结果。
现代科技既助人又懒人,害人。心为形役,尘世马牛,手机族的写照。虚无幻觉过后必醒悟。还是板凳坐得十年冷,耐得寂寞啃诗书,才是真实的修炼。手机,巳成手铐,紧箍,革它的命是迟早的事。
我想,最持久的精神享受,还是读书写作。如何能静下心?陶令云,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最能养人养神。
我们此时读书,非比少时,已然全无压力。无案牍劳形,无丝竹萦耳,安闲,安静。一段书,几页文字,足够让我咂摸半天。为改一句诗,安妥一个字,足够让我消磨一晚。古人所谓“安妥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虽有夸张之嫌,传神!
没夸张焉能成诗?文学语言非板板六十四的案牍。白发三千丈,你量过了?呵呵。思之不得,求诸工具书。真的启发很大很大,乐趣很多很多,不禁会手舞足蹈,长啸当歌。感而叹之,无言的先生真了不起!
工具书,包括各种字典、词典、鉴赏类大书,是要下本钱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不可少。书房里少了工具书,犹如将军失了参谋。没了参谋,将何以战?
打量一个人的书房,不在于取了个什么风雅的斋号,收藏了多少多少书。若缺失一些常见工具大书,这绝对是个大大的憾事。我们一辈子为人解惑,教学参考书少不了。为备好一堂课,常翻阅比课文多十倍百倍的文字。没这根拐棍,你能上讲台吗?
酒变成水尿了,烟变成气冒了。下点血本置办些工具书,值得。太值了。光是读读工具书,就能让人丰富,博学。它是百岁书,可传诸后世。
读读书,写写东西。与其说是消磨流年,不如说是品味流年,愉悦流年,享受流年。写的诗文,不为发表,不为炫耀,无功利性。敝帚自珍,自己养的,再丑也当宝贝。别人的臧否褒贬,无所谓也。
你能阻止蚕吐丝,蜂採蜜、蛛织网吗?天赋之能,必逞也,何况人类!
舞文弄墨的文人,没有日积月累的知识储备,没有千磨万劫的生活体验,哪能锦心绣口,神思华文,仙手绘彩,成就宏篇钜制?这固然有天赋之能,但更多的是甘忍洪荒孤寂,破茧成蝶的结果。
文学事业,是世上最孤独的苦差,同时,也是甘愿殉道的圣殿。搬运文字只能全凭孤军奋斗,只身突围。吟诗作画惟有静心凝虑才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神游八极。所以说,孤独静心可通神。安于孤寂,便是不辜负生命!
墨舞华章,那是人生意气的风发!那是生命张力的演绎!那是绝美舞蹈的飞扬!那是孤独之树结出的长生果!那是人类文明孕育出的绚丽仙葩!
王玉权,江苏高邮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