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歌可泣的支边女
王连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一群年轻女性,
听从党的召唤,
从祖国各地
大江南北
向西出发
再出发,
跨越千山万水,
穿越茫茫戈壁,
汇集天山脚下
献出一片爱
成就一个家
让战场归来的十万官兵
就地安了家。
山东女兵两万五,
八千湘女嫁天山,
江南淑女献戈壁,
沙漠边缘扩生产,
他们是一群
伟大的女性
知识的女性
包容的女性
坚强的女性
奉献的女性
她们唱着豪迈的歌
怀揣坚定的信念
“哪里艰苦哪里去”
“哪里需要哪里去”
是新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最壮观的女性集体牵手老兵行动。
夫妻共扶犁
她们编织了一串串动人的故事,
戈壁变良田
她们演绎了一曲曲壮美的歌。
在她们眼里
男人的美
不再是温尔儒雅的白马王子,
在她们心里
一块伤疤
也许就是一枚军功章。
黝黑皮肤
那是最美的戎装
粗糙大手
是改天换地的力量。
她们深信
她们所爱的人,
是那个时代
最可爱的人。
陪伴他们继续屯垦戍边
献了青春献终身,
献了终身献子孙
至今无怨无悔。
常玉珍同志
便是这支队伍中的
一员。
她来自齐鲁大地,
渤海之滨
青岛都市。
在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南缘,
在美丽玛纳斯河畔,
加入了修水库行列,
吃粗粮
住窝棚
人拉车;
与聊城古都孔大姐一组
配合默契
相互关心
彼此爱护,
度过了那段
最艰苦的
寒冬酷夏,
至今
新户坪水库
仍是镶嵌在天山脚下一颗璀璨的
明珠
继续浇灌着玛河下游那片希望的
绿洲。
然而,
工地的一次意外,
她和孔姐从此阴阳两隔,
面对孔大姐留下的三个孩子,
已是教师的常玉珍
毅然担起了母亲责任。
家人的反对,
亲友的埋怨
也曾让青春年少的她
彷徨过
犹豫过。
她明白
莫非亲临其境,
难生大爱情怀。
这里
是屯垦戍边的战场,
来者
是祖国边疆的卫士,
还有谁比献身国家的人更可爱?
一个个夜晚
她仿佛听见
不足一岁孩子的哭声,
一次次梦醒
她朦胧看见
孔姐焦灼期待的眼神。
她不再犹豫
毅然决然
用新中国女性特有的爱
修复了这个支边的家!
含辛茹苦几十年
岁月无情催人老,
孩子们长大成人,
个个出色工作,
退休返回青岛的她,
陪伴着曾是海军的丈夫
履行了对大海的承诺。
从东海边到西部沙漠
又从戈壁农场到海边,
孤独的她
感觉又回到了原点。
那是清明后的一天,
她把孩子们叫到跟前,
含泪讲起了孔姐的故事…
“你们去趟新疆吧
石河子南山陵园长眠着
你们的生母”
“带上你妈最爱吃的
渤海小黄鱼
带上你妈最爱吃的
小饼蘸酱
红豆腐,
去祭奠你们可敬的戈壁母亲”。
于是
海水姐弟
踏上了西去的路
找到了玛纳斯河
驻足了自己出生时的
窝棚
那就是一个长满芦苇的土坑。
姐弟
三次上山
寻觅着
南山陵园
母亲的坟,
庄严肃穆的南山陵园
寂静异常,
一眼望不到边的坟头
乱石枯草
相伴
石牌字迹
模糊,
姐弟亲友
一起
梳理乱草
清理石块
捧起一把土
倾诉心中爱
亲爱的
娘啊,
儿为你修新房啦!
生母的爱,养母的情,
儿把两位母亲的故事讲给朋友听,
朋友们把故事编成了歌,
写成了书,
感动了一条河,
动情了一座山,
玛纳斯河水说
“听见了听见了”
浪花正向远方的大海传说,
天山说
“记住了记住了”
冰川正在收藏你们屯垦戍边的歌!
2023年8月17日

【作者简介】王连成,汉族,祖籍山东潍坊,大学本科,中共党员,中外名牌杂志特约记者,准噶尔报社特约记者,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新世纪丛书《中国世纪魂》特约编辑,《新湖农场简史》编辑,经常在新疆报刊杂志发表各种论文,散文诗歌快书等,获当代优秀诗人称号,曾获全国地市报消息二等奖,全国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