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法了却的心愿
我大哥虽然个子不高,但身体敦实而健壮,年轻的时候是我们家的主要劳动力。从1963年11月17日,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算起,当时只有17岁的大哥就跟随治河的民工队伍“南征北战”;一共挖了16年河,成为我们村挖河时间最长的“治河模范”。直到1979年全国结束“挖河”时。我大哥也由青春韶华步入到了“而立”之年。
那年秋后,他被派去挖淮河时,和一位董得古玩的人过从甚密,成了好朋友。一天傍晚,收工后两个人又凑在了一块儿往住地走,在经过一个胡同时,那位朋友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一农户影壁墙上的佛龛内,摆放着一个方鼎,正被这家人当做香炉使用。这位朋友迅速走近佛龛,用手指勾进香灰底部,指尖感觉内侧有文字,心中有数,认定这是一件宝器。便立刻将其卷入了怀中。我大哥见他手法如此敏捷,忍不住建议说:“为什么不出点儿钱,将它买下来呢?”朋友压低声音说:“万万不可,我一出钱,主人就会猜到这是一件值钱的东西,无论我再出多少钱,人家是绝对不会卖给我的。”

回到住地,朋友迅速将方鼎拿出来,等刷去土层一看,立马就显露出了枣皮地子的颜色,再细读鼎上的文字,知道是周代的东西。他喜形于色,且毫不羞赧地对我大哥说:“凡是商周彝器或是汉晋名帖,只要是价值连城的东西,都不容易买到。”

改革开放以后,这位朋友去了香港定居。但几十年来,一直与大哥情似兄弟,经常寄钱接济我哥。尤其是儿子结婚买房的时候,又给了我大哥一大笔钱。
2014年冬天,那位朋友回到内地,邀请我大哥去安微黄山游玩了一大圈儿。并故地重游,寻访了当年他俩挖淮河时住过的那个村落。但遗憾的是,原来的农舍早已是面目全非。尽管费了许多周折,终究也没有找到那个“方鼎”的主人。
朋友觉得遗憾,想“补偿”一事,就成了他无法了却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