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振民
文化养生的提法很新,但实际上这个事早在文化产生之时就有了。文化是什么?有多种解释,比较切近地说,就是知识、观念、技艺这类人类智慧的综合。它更多地属于精神 层面,对人有化育作用,因而文化就是以文化人。而人是由体与魂组成的生命,所以以文化人就是化育人体,化育人魂,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这样,文化本身就自然能够养生,也自然就是养生了。
文化的养生效应是多方面的,给人提供精神愉悦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以七十六岁的年龄,自感身体尚可,就是经常从文化中汲取快乐的结果。
首先,经常在文化欣赏中汲取快乐。我爱欣赏文艺作品和理论作品,好的诗联、文章经常玩味。其中的绚丽之彩,苍劲之风,豪迈之气,闲雅之情,对我都是一种熏陶。躺在床上,走在路上,不由得就默诵起一些好的诗句、联语、唱词、标题等,嘴里咕咕作作,甚至轻轻吟唱。尤其是背诵旧体诗词时,常常由不得哼起父亲当年教给我的吟诗调子,抑扬顿挫,曲折悠长,很是抒情和悦耳。结合诗本身的意境,自己的音色时清时浊,音节时紧时慢,完全沉浸在一种艺术境界中,获得莫大的美感。读理论文章也一样,马列毛邓的书,报刊上的探讨争鸣,不仅思想内容对人有启迪,单是其语言,就给人以享受。马克思那种逻辑和语法的严密性,列宁那种一针见血的尖锐性,毛泽东的浩然之气、幽默之趣,邓小平的干净利洒、简捷明了,还有其他作者的警策之句,机智之词,都能使人产生美感和快感。自己有所感悟而赋之笔记时,也往往有一种欣慰和舒服。近来又读宋代大文人吕祖谦的《东莱博议》,他评论春秋史事,真是辩驳雄健,结论古峭,强烈的语言节奏感和思想穿透力,常常让人禁不住由默读而朗诵,诵罢就是一声“唉呀——好!”这种高兴味,局外人难以体味。
其次是经常在文化创造中汲取快乐。我的文化创造主要是写作。年轻时给机关写材料,领导讲话,总结报告,典型经验,工作简报,还有决议、决定等,不知写了多少。一接受任务,脑子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转动起来,吃饭睡觉,屙屎尿尿都在考虑着如何搜集材料,提炼观点、打磨标题、组织文章。未完成时总是吃不香甜睡不安,一旦顺利交稿,获得领导首肯,就心神通泰,浑身爽快。特别是刊物登载了,上级转发了,领导基本照讲了,同事投来赞许的眼光,或径直当面夸奖时,就不自觉地回味起材料中得意的提法,出彩的句子,或结构、叙述、论证的技巧,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其中乐趣,少有人知。后来随着工作的变化,机关的材料不写了,但个人的诗联创作和学术论文制作依然不曾中断。或触景生情,或临事抒怀,或感言时政,或咏叹人生,往往醖酿锻造成一种艺术语言付诸诗词楹联。这个过程中脑中出现的种种美的境界,也使人感到爽心怡神。我曾以“妙思涌处忙展纸,佳句成时自点头”两句诗,形容自己在这种艺术创作中的兴奋之情。学术研究也是我的爱好,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后土圣母、古代贤哲和郭沫若。每弄通一个问题或有新的发现,一旦写出,就长出一口气,有一种收获新成果的舒畅。被学术刊物发表、学术典籍收录、学术行家勉励时,就倍受鼓舞,身心振作。特别是后圣母的研究更是如此。后土与女娲氏的关系是直接关系到后土文化属不属根祖文化的根本问题。我曾以大量历史与民俗资料为据写了一系列文章,同时也组织别的同志写了文章,共同阐述了后土圣母的人格原型即母系氏族首领女娲氏以及由她演变为大地之神的道理,以排子炮般的火力反驳了一些学者在某大报上以几
乎整版的篇幅施加给我们的压力,维护了后土祠的根祖地位,得到市县党政文三界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对方之后再不吱声了。这使我更有一种贡献感、胜利感,从身体到心情十分振奋。所以,写作这种文化创造固然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但劳动中有享受,劳动中有愉快,劳动中有幸福。原因就是它能收回浮躁,融解郁闷,滋养心灵,轻松胸怀。
再次是经常在文化对话中汲取快乐。这主要是就一些文艺作品,就一些政治观、经济观、历史观、艺术观等问题与一些同志的交谈沟通。观点一致了,就感到一种知音共鸣的惬意;不一致时就争论,就抬杠,互相总想说服对方,驳倒对方,思维处于极端活跃的状态。论点一旦申明道清,就感到一种胸中块垒一吐而尽的轻松,诚如姚孝先主任说:“气一出,心就平,胜过吃药”。如果对方占理,驳倒了我,说服了我,也有一种弄清一个道理,获得一个知识的彻悟与满足。有时互相言带机锋,语含讽谑,由于是好朋友,无芥蒂之心,都不计较,你笑着逼进,他笑着退却,或插科打诨几句,哈哈大笑一场,在笑声中各回各家。第二天又到一起,依然如故。这也享受了一种别样的生活趣味,是一种快乐。解放同志、林伯轩同志等常与我互为搭档,也互为对手,我想他们与我是定有同感的。
总之,我从多年的生活实践中体会到,文化本身既化人,又养人,化中有养,养中有化,实在是养生的一大宝丹。其特色之一就是让人产生精神愉悦,产生快乐。我们作为文化人在这方面得天独厚。我愿与大伙共勉,要以从事文化为荣,从事文化为乐,在文化中永远享受福祉,沐浴吉祥。
(本文获山西省老年学学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原载《健康万荣》2012年第4期,后收录于2013年10月印发的《老年学学术论文汇编》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