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文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总共搬了十多次家,每次搬家时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其间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可喜可乐之事,可以写下来供大家欣赏一下,但总的来说,第一次搬家与最近一次搬家(也许这是我们最后一次搬家吧),对我来说,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第一次搬家,那还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期,我从部队退役以后回到乡镇工作,妻子毕业后也被分配到镇中心小学任教,镇政府分给我们一间半住房,一间作为我办公、住宿的场所,半间作为厨房,从此结束了我们夫妻牛郎织女般的生活。那天,老家的堂兄开着自家的手扶拖拉机帮助我们搬家,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家具,就是一个能盛衣服的木制大衣橱和一张吃饭用的小方桌子,四个小木橙子,加上锅碗瓢灶一些简单的日用品,以及我们一家3口人的换身衣服,就这样搬进了镇政府的新家。临行前,60多岁的老母亲拎来一个已生起火的煤炭炉子,说是搬家要搬得红红火火,才能越搬越亮堂,越搬越兴旺。不知不觉中,手扶拖拉机在农村坑坑洼洼的土路上一路颠簸,不知什么时候把木大衣橱的边角烤煳了一些,差点引发火灾,这也成了母亲好长时间的心痛。
虽然说新家很简陋,但是我们夫妻俩的感觉还是美滋滋的,一来我们上班的地点都是在家门口,不用跑路,方便多了,二来女儿上幼儿园的问题也解决了。搬家的第二天正好是个星期天,几位一起当兵的老战友到镇上赶集,顺便到我们的新家来串个门,我和妻子买了一些菜,就在办公室兼卧室里摆下桌子,来了个不醉不归。
在一间半的房子里住了不到半年时间,正好单位有一位同志调到外乡镇去工作,腾空了一套住房,领导照顾我们,就让我们搬了进去。后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加上我的工作单位、职务不断变化,妻子也就随着我不断调到新的学校任教,我们的小家也就从这个乡镇搬到那个乡镇,十几年的时间里倒腾着搬了四五次家,那时候,不管住的房子是大是小、质量如何,条件怎么样,我们都能随遇而安,舒心、快乐地生活、工作。
新的世纪到来后,大女儿升学考入了淮阴师范学院读书,妻子也调到淮阴区教师进修学校任教,我们也就不得不考虑在城里安个新家,于是就拿出手里所有的积蓄,并向亲友们借了一点钱,在黄河花园全款买了一套商品房(当时也是为了照顾小女儿在实验小学读书的方便)。以前在农村各个乡镇里搬来搬去,我们的家都是哪天有空余时间就随便搬家的,从来都没有选择日期,这次要从农村搬到城里,是一件大喜事,对易经颇有研究的老岳父左算右算,精心挑选良辰吉日,一定要我们在他选好的日子里搬家,结果没想到在搬家那天,我刚花了3000多元买的一部新手机不慎被弄丢了,怎么也找不回来,妻子为此心疼了好多天。
搬到城里居住后,一晃20多年了,两个女儿也从高校毕业后参加工作,成家立业了,我和老伴也先后退休了,其间我们又搬过一次家,但是一直住在多层的楼房里,随着我们夫妻俩年龄越来越大,住的楼层又比较高,上下楼出入感到有点吃力,孩子们坚持要我们搬到带有电梯的小高层房子里去居住。
决定再一次搬家后,孩子们就开始忙碌了,装修、买家具、买日用品,把我们夫妻俩原来的一些老物件大多数都淘汰了,整个新家焕然一新。搬来居住后,九十多岁的老岳母不住嘴地念叨:新家的条件太好了,比过去地主和资本家居住的房子强多了。
悠悠岁月,漫漫人生。感谢新时代,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退休金连年上涨,过上了无忧无虑的老年生活,居住的条件越来越好!
这就是我的最近,也是最后一次搬家,也许正是我们的老年生活的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