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广州黄埔乞巧文化交流展拉开序幕
图、文/梁卫国、罗宙纶
2023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一)广州市黄埔“文心编幸福,巧手织繁华” 2023 黄埔乞巧文化交流展在黄埔区文冲街道幸福里牌坊广场拉开序幕。

今年的乞巧交流活动由黄埔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冲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黄埔区民间文艺家协会、黄埔民协乞巧分会、文冲社区共同承办。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曾应枫、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陆穗岗,巿民协副主席、海珠区民协主席赵艺明,海珠区民协原主席刘小玲、天河区文联、民协等有关单位负责人、民间学者以及市民等齐聚幸福里,共度民间民俗节庆。



广州乞巧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又叫“七夕节”、“七巧节”或 “七姐诞”。古代女子希望以牛郎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

黄埔是广府文化之乡,民间民俗节庆多姿多彩,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是本地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节日。组织参加活动的是自发、自觉传承乞巧文化的一群巧姐、巧哥,有巧夺天工的乞巧工艺品。黄埔乞巧文化节,这个民间妇女祈求心灵手巧、向往幸福生活的节日,素有“粤人重乞巧,乞巧遍黄埔”的美誉。

黄埔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欧阳镇波向大家介绍:“今年的乞巧文化交流活动在”广东二十大最美历史街区”之一的文冲幸福里举行,设有乞巧交流展馆、广绣展馆和醒狮展馆,其开放兼容是乞巧节最重要的亮点。” 黄埔区民协副主席、乞巧分会会长陈秋敏表示:黄埔是广东省乞巧之乡,黄埔乞巧风俗经长期挖掘、传承、发展、提高,以独特的表现形式,精湛的技艺而闻名。摆七娘是黄埔地区最具民俗特征、最具浪漫色彩、最具民众参与度的民间民俗文化品牌活动之一“


“粤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这是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的诗句,反映了几百年来南粤乞巧的文化传统。黄埔民协组织15个祠堂及乞巧小组精心准备了超过200件作品,琳琅满目,于8月16日至8月22日(农历七月初一至七)七夕期间,在文冲社区幸福里文炳陆公祠集中展示供大家观赏。

此次展出的作品主要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乡村振兴工作,有 以“粤菜”“粤菜师傅”等为主题创作的作品, 反映现代幸福生活环境情景的作品,也有反映乞巧民俗、历史典故、黄埔民俗历史场景、民间故事的作品。为更好地保护、传承乞巧传统民俗文化,鼓励创作更多优秀的乞巧作品,黄埔民协致力于把乞巧技艺、广绣技艺等非遗项目,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结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众多优势,大胆探索“非遗+科技”的新业态模式,力求以科技赋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科技发展,实现双向赋能,更好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开辟黄埔特色的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之路。

“通过参观学习黄埔区乞巧节,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游览幸福里的同时,沉浸式体验了一场岭南文化之旅,对促进我们的民间文艺工作大有裨益“。赵艺明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