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词名篇鉴赏(二十八)| 顾夐《诉衷情》
词写闺怨,乃顾敻名作。一起“永夜抛人何处去”,句势突兀,直接切入漫漫长夜,女子责怨男子抛人而去,游踪不定。这是古典诗词中写到过的无数长夜不眠的思妇中的又一个,在这一天里最难捱度的时候,她再也无法继续矜持下去,苦闷,疑虑,担忧,怨愤,都在这个劈头而来的问句里宣泄而出,词风也不再像往常那样温柔敦厚。男子不仅行踪无定,而且“绝来音”,出门之后音信全无,连一封家书都不回寄。这男子显见又是一个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负心之人。“来音”,指来信,唐贾岛《寄友人》诗云:“同人半年别,一别寂来音。”有把“来音”解为夜深人静时门外传来的声音,就是男子深夜归家的声音,似乎不确。这样解释“来音”,可能是对第一句词的意思理解首先出现了偏差。第一句里的“永夜”,不是男子出走的第一夜,而是男子出走很久之后的某一夜。久游不归,又不写信,才有“绝来音”一说,才有女子的疑惑追问,怨愤责备。如果是离家当夜,最快捷的驿使也不可能连夜捎回家信,最敏感善妒的女子也不会如此情绪激烈。而且男子甫一出门,也不存在写信的必要,这样做于情理不合。但是解词者把第一句的“永夜”错解为男子离家的当夜,连带把第二句里的“来音”也理解错了。闺怨诗词里的男子,一般都不是当天出门,当夜还要回家,如果是这样,那么即使迟归甚至不归,女子也不会有多么痛苦,那样一种短痛,女子也不会觉得有多么熬煎。闺怨诗词里的男子,基本上都是出门远游、经年不归的“征夫”,或者是负心的“荡子”,《花间集》和顾夐词里就写到很多这样的男子。女子成年累月空房独守,甚至连一封家书都收不到,她们承受的离别相思的痛苦折磨,几乎是没有尽头的,所以才导致了这首词开头所写的女子难捺怨责的情况。
虽然开头两句直陈和疑问语气,表现的责怨情绪较为激烈,但是这位香阁中愁眉不展、孤寂无依的女子,还是忍不住对那个负心之人的深切思念和牵挂。这就是“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五句所写的内容,正所谓爱之也深,怨之也切。所以,茅暎《词的》卷一指出“到底是单相思”。“月将沉”呼应起句“永夜”,表明女子长夜难眠,彻夜相思。“争忍不相寻”一句,展示女子的矛盾心理,漫漫长夜里,女子虽然怨不能,恨不成,坐不安,睡不宁,但这一切终究抵不过对男子的依赖和眷恋。也就是说,她不能没有这个男子,她害怕失去这个男子,她要让这个很可能已经负情变心的男子知道自己是如何的思念他,如何的爱他。她想挽回他的感情,所以才有了“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这样的情极痴想。
这一结三句脍炙人口,感情强烈,语言质朴,全用白描,直探人心,被王国维推为古典诗词史上少见的“专主作情词而绝妙者”(《人间词话删稿》)。此三句“乃人人意中语,却能说出,所以可贵”(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论者誉之为“透骨情语”(王士稹《花草蒙拾》),而风调略近民间俗曲,“为柳七一派滥觞”(王士禛《花草蒙拾》)。不仅宋人如李之仪《卜算子》“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徐山民《阮郎归》“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皆是这三句词的仿语,“元人小曲”更“往往脱胎于此”(陈廷焯《云韶集》卷一),足见名篇佳句影响之深远。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这三句虽是直言质语,但仍复有曲折含蓄,不止如一些论者所乐道的仅是爱之深切强烈的表现,这其中也包含着女子难遏的怨艾之意,正因为负心男子太无心肝,不知体谅珍惜,所以才需“换心始知”。这种直中有曲的笔法,正是《花间》小词艺术上的“高处”,读者需要用心体味。


杨景龙,笔名扬子、西鲁、南乔,河南鲁山人。二级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年度人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成果鉴定专家,搜狐教育全国分省十大最受欢迎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诗歌教学、研究工作,兼事诗歌创作。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韵文学刊》《诗探索》《词学》等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中国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古典诗词曲与现当代新诗》《传统与现代之间》《诗词曲新论》《不薄新诗爱旧诗》《花间集校注》《蒋捷词校注》等专著10余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等10余项。在《奔流》《河南诗人》《中华诗词》《小楼听雨》等刊物和平台发表诗作300余首,编有个人诗选《餐花的孩子》《时光留痕》《与经典互文》等。论著入选“中华国学文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推荐书目”,获评中华书局年度十大好书、中原传媒好书、中国读友读品节百社联荐优秀文艺图书,多次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夏承焘词学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暨孟浩然新田园诗歌奖理论奖等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