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精选《妈妈》等三篇
作者: 陈新峰

1.《妈妈》
妈妈生我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所以,妈妈特别宠爱我,就给我认了个干娘。干娘是保命的娘,妈妈盼我平平安安长大成人。
妈妈和父亲的婚礼与共和国成立时同庆。所以,妈妈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共和国的建设。
修阳安线铁路时,妈妈没日没夜去砸过石子。修周城公路时,妈妈不分寒暑去挑过沙石。修傥河水库和沙河水库时,妈妈成年累月去筑过坝……那时候,吃糠咽菜是家常便饭,偶尔有一顿白米细面,便高兴得象过年一样。和共和国共同成长的先辈们,都是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
妈妈虽然目不识丁,但一辈子很要强。我上幼儿园时,妈妈便叮嘱我要好好学习。妈妈的手真巧,她用碎布片为我拼图缝制了书包,用家织的土布为我缝制衣服,用做衣服的下脚料碎片为我纳制千层鞋……都是用针和线,纯手工,一针一线,都是妈妈的爱千万次的重复。六十年代,农村人还很贫穷,我村里支书家有唯一的一台缝纫机。当然,妈妈也不会用。
从小学到初中,家里连一座小闹钟都买不起。每天早晨,公鸡叫第三遍的时候,我还在睡梦中,妈妈便叫我起床。那时候,我瞌睡真多,好像怎么也睡不够。一日三餐,虽然都是些土豆、红薯、玉米之类的粗粮,菜里没有一滴油,但妈妈做饭很好吃,并且赶在学校的作息时间上。妈妈的心在儿身上,儿的心真的在石头上吗?多年以后才知道,儿子的一生,亏欠最多的人就是妈妈了。

儿时,遇到生病时,妈妈难过得直掉眼泪。她不住地往医生家里跑,抓药、熬药、喂药……妈妈常说,恨不得把儿子身上的病,抓来放到自己身上。
上高中时,我寄宿在学校。妈妈礼拜六便开始给我改善生活,洋县人的名小吃就是面皮、菜豆腐、手擀面等等。那时候,“二师兄”很贵,农民真的吃不起。礼拜天下午,妈妈给我炒好了浆水菜或者盐菜,用草木灰给我烧好了烧馍,便送我上远路了。村口是我娘俩的分别地,当我在拐弯的白扬树路尽头转弯时,身后还有一个模糊的身影,在向我瞭望,那一定就是妈妈。
妈妈年轻的时候,会犁田种地,会用剃头刀给我剃头,擀得一手好面,烧得一手好茶饭。
我成家以后,妈妈那挺拔身躯开始象丝瓜一样,越老越弯曲了。脸也象成熟的核桃一样,写尽了人世间的沧桑。后来,我有了宝贝儿子,妈妈高兴得整天搂在怀里,吃喝拉撒,她和我爱人轮流经管,就象鸡妈妈翅膀下守护着鸡崽。
妈妈开始拄拐杖了,举步蹒跚。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拉着我刚学会走步的儿子。奶奶给孙子帮点劲,孙子给奶奶攒点劲,奔走在陈家村的土路上。那是我今生最温馨、最难忘的画面,想起来就眼泪迷离。
🙏🙏🙏
2.《梦中奠大姐》
腊月,我伫立在大姐的墓前,就像一尊泥塑。北风像冰刀,雕刻着我的脸,泪水象决堤的汉江河奔流不止。望着你坟墓上被霜花打白的茅草,就像一枚枚钢钉扎在我心上,我真想把你的墓门打开,去看看你睡得是否安祥,又恐惊扰了你的休息。
曾记否,我穿开裆裤时,你就扶我走路了;牙牙学语,你是我人生第一任老师!六十年代的农村孩子,那个不是穿补疤衣服补疤裤子长大的?而你却用微薄的工资给我买来的确良,盈盈呢布料做衣服。少年时,我骄傲得像一个刚成熟的大公鸡,因为,我有一位在县城工作的姐姐。上初中时,你为我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夏天,隔三差五,买回了西瓜。半个月还能吃一回猪肉,你把最好吃的都让给了我和外甥。你说你不爱吃的西瓜,不爱吃肉肉。其实,你是在节俭。上高中时,你偷偷地给我买了一权蝴蝶牌手表,我高兴的心情不亚于今天得了一枚劳力士。我嘚瑟地把手表戴在袖子口上,生怕同学们看不见。
我度了五十二个春秋,有三十年都在姐姐家吃住,直到三十岁出门到宁波打工,才告别了我亲爱的姐姐。我是你最小的弟弟,人说天下老的爱小的,如果这句话用在姐弟身上也不为过。人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而我又能拿什么报答你的泰山之恩?
愿姐姐安息,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你的弟弟!

3.《又到菊花烂漫时》
金秋时的终南山里,野菊花像黄星星一样绚丽多彩,布满了山里的沟沟壑壑、粱梁垴垴。就像三月间汉中盆地的油菜花海一样烂漫,满世界都是金黄色的花骨朵。
黄巢曾题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诗人兼起义军首领眼里,长安城的菊花杀气腾腾,可以和洛阳的牡丹花媲美。
长安城脚底下的南五台山,就是终南山的五大主峰。从这边岭北任何个一峪口上去,都可以登上雄伟壮观的终南山。

“不登高山,不显平地。不吃高梁,不知道粗细”。从终南山主峰向四周望去,除了那些遮天蔽日的树木之外,最葳蕤的植物,就当属灿若星河般的野菊花了。
清晨的野菊花瓣上,都还带着一层薄薄的清霜,就像穿黄裙的新娘子,头顶上披着一件洁白的婚纱一样美丽。繁花似锦的花骨朵,交头接耳地挤在一起,在秋风里萧瑟,在阳光下吐蕊,在草木丛中盛开,在小河边沐浴,在悬崖上“倒挂金钟”……把皱皱褶褶的终南山,披上了一件件黄色的战袍,壮观的如孔雀开屏一样。
满山遍野的野菊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菊花香,仿佛整座山都氤氲着浓浓的中药香。站在如姻如雾的终南山峰里,你大口大口地吮吸着这醉人的花香,看着身边那些触手可及漂渺的云雾,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天宫;仿佛来到了药王山宝库。秦岭无闲草,菊花犹可摘。不少朝山拜佛的信男善女,都忍不住伸出那纤纤玉手,掐几朵菊花回去,就像摘到了天上的星星、盗走了祖脉秦岭里的灵芝一样高兴!因为这些饱经风霜的野菊花,是真正的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的食品。

用晒干的野菊花,泡一杯香气枭枭的浓茶,可以明目、清火、润喉、利咽、降压……也可以晒干之后装成保健枕头,能治疗失眠、落枕、头晕等玩疾。单单凭那柔软、舒适、香气馥郁的药香花枕,枕在头下面,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仿佛枕着美人的玉臂。
父亲在世的时候,每逢野菊花盛开的季节,他都要挑着箩筐进山采撷大量的野菊花。晒干之后,一部分做当年常饮的花茶;一部分他要制成黄酒粬。
太爷爷是杏林郎中,他给父亲遗留下了制粬的秘方。制粬的时候,父亲会选用头道麸皮,佐以党参、黄芪、当归、黄柏、枙子、枸杞、天麻、荆芥、野菊花等几十种珍贵中药,齑成粉粒之后和麸皮揉和在一起进行“踩粬”。踩粬是一门手艺活和力气活,经常踩得人上气不接下气,中间快要断气。然后进行发酵,制坯,晒干之后就可以常年贮存。

父亲每年冬天都要酿造一大缸黄酒。那缸开坛飘香的黄酒,是献给新年的礼物,是联络儿女们感情的纽带,是招待客人时狂饮的珍馐,是家人们吃团圆饭时润喉的琼浆玉液……
哦!终南山里的野菊花,你一路盛开,一路芬芳。从秦岭北开到秦岭南,从周至县的西骆峪盛开到洋县的傥水河口。你把药香撒向大地,把健康贡献给民生,把美丽留在了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