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京广铁路水害抢修的日子
一九七五年六月,通坨铁路顺利验交之后,我们师就准备到太原去执行太(原)岚(县)铁路的建设任务了。七月份,先遣部队到达太原,展开各项施工准备工作,而师机关则准备在九、十月份进驻太原。同时,南疆铁路建设迫在眉睫,十九、二零团也开始调集部队奔赴新疆。
到了八 月初,河南驻马店地区连降特大暴雨,汝河上游板桥水库垮坝溃决,十几米深的洪峰席卷而下,汝河两岸广大区域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极其严重的损失,纵贯南北的京广铁路也被冲毁一百多公里。 中央军委急令我师火速赶赴遂平县执行铁路水害抢修任务。
师机关有关部门迅速组织人员、设备,展开各项准备工作。十六、十七、十八团都派出部队参加抢修。在师长、政委及司、 政、后主要首长的带领下,我们于下午 五点乘军列出发,第二天下午就到达遂平站。
遂平县位于河南中部。在革命战争年代,刘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方土地上领导过革命斗争,遂平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遂平享誉神州,诞生了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1958 年 11 月 13 日,毛泽东主席曾亲 临遂平视察。在这次水库垮坝溃决中,遂平是重灾区。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立即着手搭设帐篷。在洪水泡透的土地上抬着帐篷器材行进,加之酷暑难耐,湿气过大,蚊蝇很多,我们又饿又累,都感到很艰难,很难受。好在已有先遣部队平整了场地, 住地布置和安排还算顺利,到晚上七点多就都安顿好了。师长是一位老红军,政委是一位老八路,还有其他师首长都和我们一样住进了简易帐篷里。一个驻扎在中原水害灾区的师机关就这样开始工作了。
现场就是战场,灾情就是命令。铁路的抢修工作很快就展开了。记得刚到目的地后的一天晚上,我随几位参谋沿着铁路线到遂平站去了解情况,还取了一些文件资料。由于天空漆黑,铁路断断续续,地面又很难行走,所以,返回来时已到半夜了。
在水害现场,我们看到京广铁路有些地段被洪水冲的只剩下被扭成麻花的轨排,没有了任何依托;有些地段铁路路肩的大树树梢上,还有洪水冲来的稻草;看到了被洪水吞噬的群众,还有身背急救箱的女兵那不屈的面容和扭曲的身体。还看到部队干部战士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连续作战,夜以继日,现场一派你追我赶的决战场面。我曾在十六团十三连的二排工作一个多月,在抢修现场看到排长万时明和战友们,感到特别亲切。在此之前,他们住在北京通县的宋庄。那天晚上,战友们刚睡下不久,突然吹响了紧急集合号,连长宣布命令,立即奔赴河南抢修京广铁路。战友们迅速打背包,拆帐篷,备工具,连夜到燕郊乘火车赶赴抢修现场。到达遂平站后,又扛着枪、背着行装急行军到达目的地。之后,一部分人员马上安营扎寨,烧水做饭,大部分人员立即投入场地清理、挖坑垫路等准备工作。那时的施工环境都很恶劣,地面很湿,到处是水,常常挖出尸体,水源污染严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战友们每天都在抢速度,拼了命似的抢着干,有的战友三四天都没有合眼。大家穿着裤衩背心,甚至光着膀子干活,每个人都变成了黑人、泥人。在汽车和工程机械设备未到之前,战友们硬是靠独轮車、筐子、铁锹、扁担、抬杠等一些简易工具,人挑肩扛,填筑路基。白天在烈日下奋战,夜晚在月光下加班,眼睛红了,肩膀肿了,手掌出血了,腰酸背疼,又困又累,许多战士严重透支,实在是支撑不住了,才调整成三班倒。但这些热血男儿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稍微休息,就又很快投入战斗,谁也不想离开工地。后来,随着汽车和机械设备陆续抵达,战友们更是如虎添翼,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在清理现场和路基基地处理时,由于泥土很湿,沾在铁锹上不好甩,战友们苦干巧干,有时双手抱起土块往汽车上甩,有时用铁锹沾水,再铲土向汽车上甩,很快就能装满一车。一辆辆汽车穿梭在工地上,象奔腾的骏马一样,那场景终生难忘。现场指挥部非常重视宣传工作,不断地组织劳动竞赛,不断提出宣传口号来鼓舞斗志,激发战友们的热情:抢修铁路就是没有硝烟的战斗!铁道兵为党争光,为国争气,为民族尊严而努力奋战!坚持就是胜利,奋斗才能前进!不惜一切代价,保证京广铁路提前通车!战友们群情激荡,干劲十足,忍着伤痛,忘记疲劳,都在顽强地苦战。特别是九月初,为了抢在暴雨之前突击完成路基土方施工,十六团所有会开车的官兵,不论年龄,不论官职,不论部门,全部上车,轮岗作业。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修理连老技工高士元年过半百,身体也弱,但他仍然坚持和年轻人一样顶班开车,连续奋战;团运输股长、助理员们和汽车连的连长、指导员以及文书、通信员都上了车,不分昼夜地驾车奔驰在施工现场。
如此紧张繁重的抢修作业,都没有累垮战友们,而不洁水却使得部分官兵拉开痢疾,战斗力锐减,但战友们还是吃几片四环素,吃一碗面条,就马上投入抢修。十三连二排副排长王礼光患严重肠胃炎,肚子疼的很厉害,常常疼的冒汗,连长命令他休息几天,炊事班给他做好手擀面条,卫生员给他送来了痢特灵药。但是,王礼光没有被病魔拖倒,他牢记初心,坚定信念,不休息,不换班,一直配合排长工作,身先士卒,带领战友们与时间赛跑,与其他班组竞赛。抢修现场到处是一片热气腾腾的场面。许多战友火线入党,立功受奖。十六团七连荣记集体三等功,李天元连长(我们新兵连连长)被授予抗洪抢险英雄模范称号,受邀参加了周总理主持的七五年国庆招待会。获得集体记功的战友们,每人发一个日记本,一支钢笔,上面写着获奖事迹,盖着十六团印章。这小小的纪念品,成为战友们最大的荣耀和至高无上的褒奖。十三连也有不少战友立功受奖,其中王礼光饱受病魔折磨,但精神不倒,干劲不减,在铁路抢修中拼命苦干,受到全连干部战士的一致赞扬,也被记入十六团和改工后的公司史册中。
经过铁道兵广大指战员们的顽强苦干,京广铁路终于在国庆前夕胜利通车,钢铁巨龙又挺胸昂首在中原大地上。
在施工设备不足、环境艰苦的情况下,靠着战友们对党和人民的一片热忱,靠着战友们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靠着战友们团结一致、勇往直前、不获全胜绝不罢休的冲天干劲,只用很短的时间,修复了被洪水冲得支离破碎、严重扭曲的桥梁和铁路,是铁道兵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是铁道兵向伟大祖国敬献的一份大礼。
9 月 22 日下午,师机关和所属部队,分别乘军列离开遂平,移师太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