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什么,我走了。”话没落音,人都走到大门口了,让我还没来得及招呼,脚步声又更远了。
我快速地吃完晚饭,拿出我在县师范时常用的二胡,拉了一曲《扬鞭催马送粮忙》,又拉了一曲《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选段,把个小和尚听得入了迷,我已停止了二胡的操作,可他还傻愣地站在那里不动。
“小王,”我喊了声,其实和尚不比我小,只是他个子没我大。因此,他常喊我李先生,有时还偶尔喊句哥:“该休息了。”
“……”他转过身:“你真屌能台。”
早晨起床,快速地吃了早饭,把昨晚李姝的建议名单排了一下,写在纸上,揣进衣兜,便向大队部走去。当我来到大队部,大队会计张伟已在办公室办公了,看到我来,张会计站了起来:
“李先生,你早。”
“张会计,你好。”我停了一下:“我把挑选宣传队的名单送来,防止李书记着急,看看有什么不到的地方,让你和李书记再改改。”
“他可急了,昨天你走后,他就说了很多他不懂,他说你是县师范毕业的,有文化,也算我们村最高学问了,他还说你人好,字写得好,还会乐器,二胡拉得跟人说话一样。”
“哎呀,哪里呀,张会计,我哪里有那能耐。”
说着我把写好的宣传队人员名单递给张会计。张会计也认真地看着:
下村:李胜、张侠、王姝、李姝
上村:张英、胡莉莉
东楼:孟舒、陈伟
西庙:郑华、王歌、王兰
张会计看了一会便认真地说:“李先生来我们李村时间不长,但对全村的情况了解的还很透彻,基本上和昨晚我与书记商议的差不多,李书记会满意的,但是李书记不想让他女儿李姝进宣传队。”
“为什么?”我吃惊地:“又不耽误拿工分。”
“思想封建,特别是李姝她妈。”
“那不好。”
我把宣传队名单送给张会计后,马上便走了。回到学校,准备其它的事情。
其实这学校,不是新建的,它是以前的村庙改建的,后大殿由于年久失修,再加野鸽子较多,无法使用,便用几块石头挡住,不让人进入。
东厢房之间,分三个教室;西厢房北头四间,仍放置着那么多张牙舞爪的神像;南头两间为我的厨房,前廊厅、过道西边为我和小和尚的住房;过道东为教师办公室,东耳房为杂物间,放置一些教具书籍簿本,西厢房是教师午休的地方。
院内有一棵两人合抱不及的大银杏树,据李书记说,这棵树少说也有五百年了,被全村人称为神树,那这村庙自然也就是全村的魂了。
不说你们可能不知道,这儿逢年过节,清明与农历四月十五日,方圆数里的老百姓仍来此祭拜,烧纸、烧香。
这些人只是在庙外和庙的周围烧了纸钱就走,有时还有不少还愿的人来这儿,只是他们不进入庙内。他们都知道,这儿已不是庙了,已是李村的学校。
每年正月十五,这儿逢庙会,三天,那人山人海,就连北边的徐州都有人来凑热闹。庙会一结束,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学生们便来此学习、读书。
作者简介:李保璧,安徽灵璧人(微信15952897255),经营假山园林、河道护坡、景观石供应公司二十多载,笃志于灵璧奇石文化的传播,深受业内外各界人士好评。酷爱文学创作,在近百家刊物发表小说、散文、随笔、诗歌等文学作品二百多万字,《渤海风》文学杂志签约作家,中篇小说巜老屋》获《小说选刊》征文二等奖,连续荣获两届“宿州市文学奖”、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先进个人,出版了《三月柳》等三部个人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