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读闫英杰
文/云蒙山人
再一次对话商山印社社长,著名书法篆刻家闫英杰先生,是在这个风云多变的六月天。不过,这一次我认识里的他完全超越了浓墨重彩的艺术人生,也不局限于炉火纯青的诗书画印,他让我以另一种方式去了解一个55岁的中年男人,并且获得了不一样的理解。
闫氏荣耀,追逐光。
今年夏天,在小城洛州四皓街道办,闫家沟村史馆的精彩展示吸引了人们的眼睛。村史馆墙面上,一张张镌刻着历史瞬间的照片、一段段记录着村落变迁成长的文字,全方位多角度讲述着闫沟村的历史文化、发展变迁和人文特色。这里展示的不仅仅是闫沟村追根溯往的自信源泉,也是闫沟人在各个历史时期拼搏奋进的生动缩影以及留住最美乡愁、铭记光辉岁月的时代见证,更是激励后人行稳致远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根基。很少有人知道。为这个村使馆提供蓝本的,恰恰正是《闫氏族谱》,而在特殊年代抢救、保护并珍藏这本族谱的,正是英杰的父亲,一位早年奉献于商业系统的睿智的老人。不知是老人家守望家族荣誉荣耀的执着追求感染了他,还是族谱里精纯圆润的楷书引领了他,他的心中种下了为家族争光、朝艺术登攀的坚定信念。篆楷行草,在历史的天空一脉相承;诗书画印,于英杰的身上四美齐聚。尤其是成立商山印社,引领着商洛的书法篆刻事业向前发展之后,他的篆刻作品被宗教界、商业界、文艺界广为赞赏。可以说,在闫氏家族璀璨的天空里,又多了一颗闪亮的星星。

英姿飒爽,靠近光。
在逼窄的生存空间和漫长的发展历史里,艺术从来都是于寂寞中追求永恒。英杰深深的明白这一点,也以常人所不具备的勇气和胸怀,追求来自艺术的永恒光明。通宵达旦是他的常态,夜以继日是他的状态,精益求精是他的姿态,超越自我是他的心态。一方方印章从洛州小城飞向四面八方,一件件书画在他的笔下诞生,并成为传承艺术、表达友谊、寄托追求的爱心天使。润格有价,情意无价。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送出的作品不是一件两件,而那些呕心沥血创作的艺术精品所换来的财富,也大部分也被他购置成印章石、宣纸、画框等日常耗材。正像有些朋友所评价,“对于钱,英杰是没有感觉的。”他那一丝不苟的发型和炯炯有神的眼睛,始终展现出一位篆刻艺术家的严谨与厚重。他成为品茶论道时侃侃而谈的智者,开心小聚时默默无闻的观者。然而,一旦谈起刻字艺术、篆刻章法、诗词创作和绘画心得,他立马会成为滔滔不绝而颇有见解的积极参与者。如果你仔细聆听他的观点。既有前人现成的理论,更结合了自己艺术创作的实践,怕是一幅作品上盖章的位置,他也是以毫米为单位精准衡量的。正因为如此,他位于洛州城八卦桥附近,华阳酒店对面的画室,成了文朋诗友、书朋画友们聚集的地方,也是朋友圈出镜率最高的个人工作室。

杰而不孤,成为光。
艺术界往往少不了画圈子、结帮派、拉山头,这既是艺术资源的严重内耗,也让人际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作为商山印社的社长,朋友之间的黏合剂,英杰却始终是可信可交可托付的好朋友。他心目中没有派别,没有争斗,只有对艺术的永恒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交谈中,已过天命之年的他依然怀揣着一个闯四方的梦想,而他的理想之地,恰是高手云集的北京城。他认为,那里可以更加抵近艺术的高峰,可以结识更多优秀的艺术家。做大潭里的小鱼还是小潭里的大鱼?这是许多人一生都在面临的不断拉锯的问题。但在55岁的闫英杰面前,答案是明确的——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管他有多么的无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砥砺前行在艺术道路上,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独孤求败。谈起这些的时候,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向往,仿佛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憧憬春华秋实的未来。于英杰而言,已经不仅仅是憧憬了,他有这样的实力,有这样的阅历,也愿意付出努力必然,会成为又一段艺术追梦的成功经历。
追逐光,靠近光,成为光。风一样的“少年”闫英杰,正裹挟着青春洋溢的梦想奔向自己心目中的远方。重读闫英杰,我深感想这样的朋友每一次靠近都应该仰望,每一次仰望都充满希望,每一次希望都不会让喜爱他的老师朋友们失望。



嘉宾简介:闫英杰,男,汉族,生于1968年4月,洛南县四皓街道办闫沟村前村组人,1996开始书法、篆刻艺术创作,成就显著,在省内外颇有影响。
致力于书法、篆刻艺术创作三十余年,其间多次参加社会救助、义卖及艺术下乡等公益活动,曾赴台湾、香港,山西、甘肃、内蒙古,河南,北京、西安、延安、渭南多地参加艺术交流,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为繁荣和宣传商洛书画篆刻艺术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简介:萧军,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理事,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顾问,石坡街社区大学政教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