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这里不论是哪个方向,人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在元宝山顶以冲宵凌云之势拔地而起、金碧辉煌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它总高41.3米,碑身高26.5米,造型为三角柱体,钢筋水泥结构,优质仿金材料—亚金铜贴面,每面上方镶嵌着一颗搪瓷红五星,象征三大主力红军坚强团结;碑顶红军战士铜像高14.8米,一手持枪,一手拿花,双手高举成“V”字形,象征欢呼长征胜利;碑座高2.5米,用汉白玉贴面,形似雪山,地平为绿色水磨石,寓意雪山草地树金碑。该碑是1986年,在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为彪炳英烈,昭示后人,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建立的一座纪念红军长征的“总碑”。因为四川在红军长征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当年红军在这里经过的时间长,活动的范围广,面临的环境艰险,进行的斗争卓绝,创造的业绩多,付出的牺牲也大,据史料记载,光翻雪山、过草地就有一万多名红军将士长眠在这里。纪念碑(园)于1988年4月开建,1990年8月竣工,1988年7月,邓小平同志为碑园题名。

2023年8月7日,自驾游的我来到这里,因恰逢周一纪念馆闭馆,我只好登山瞻仰纪念碑,山顶海拔3104米,相对高度120米,约1000级台阶,中间的台地上是《告别故乡》和《艰苦历程》大型浮雕,艺术再现了三大红军主力共同北上的战斗历程。《艰苦历程》这座大型花岗石群雕高12.5米,长72米,宽8米,是用1160立方米,共计1440块红色花岗石精雕细刻组合而成,刻画的人物共九组,分别以“开路先锋、勇往直前、团结北上、山间小憩、草地情深、征途葬礼、前赴后继、回顾思考、英灵会聚”命名;雕像以气壮山河的磅礴之势矗立在人们面前,是我国规模空前的现代艺术群雕。
由于海拔高、台阶多,我休息了两次才气喘吁吁的爬到山顶,望着碑顶欢呼胜利的战士,我心情变得沉重起来,联想到了许多许多……多么年轻的战士啊,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他们不惜赴汤蹈火英勇献身,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他们;同时我也想到错误路线的滔天罪行,它造成了成千上万红军战士无为的牺牲。
因为红军原本可以不过草地,党中央在两河口会议上已明确了攻占松潘继续北上的方针,此后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中央又接连召开了芦花、沙窝和毛儿盖会议进行重申强调,但由于张国焘一心想分裂红军,另立中央,所以对中央的指示拒不执行,一拖再拖,贻误战机,使国民党胡宗南的部队完全堵截了红军的去路,导致红军攻打松潘的计划被迫取消,只得穿水草地北上,在张国焘错误指挥下,有的部队竟过了三次草地,多少人因此而再也没有回来;就是在这样险恶的情况下,我英勇红军还是取得了毙、伤、俘虏敌军5000多人包座战役的伟大胜利,多么痛心又多么悲壮啊!怀着无限缅怀的心情我向纪念碑深深地三鞠躬,并按照藏族的礼仪虔诚转碑一周。早上还不是观碑的最佳时间,据当地人讲此碑有“三绝奇观”,一绝:金碑夕照,说夕阳西下时,碑体遮日,折射金光万道,如同佛光普照,碑体通亮如锻烧之金,五里以外也清晰可见。二绝:双虹挂彩,指每到雨后放晴,彩虹忽现,恰挂于金碑上空,如红军英烈现世,其壮观之景,令人肃然起敬。三绝:瀑雨泛金,曰每当漆黑夜、下雨天,人不能辨物时,金碑在漆黑中泛出微光,如星星之火,又如光明即在。可见这座丰碑在藏羌等少数民族同胞心目中的地位,对它如同能够带来幸福吉祥的神山圣水一样来顶礼膜拜。
下山时,每走几步我都忍不住要回头再看一眼不同高度和角度下金碑的尊容,并不停的拍照。太神圣了,这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金属纪念碑,被称为中华第一金碑。这座高高耸立在群山之巅的丰碑,与日月辉映,光芒四射,雄伟庄严,旨意深远,同时它也是树立在各民族人们心中永远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