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之美(散文)
冯春法
今年8月8日,农历癸卯年六月廿二日,立秋。“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立秋的意思是秋天开始了,而秋天往往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到来的。正如近代政治人物、诗人、书法家郑孝胥在一首题为《立秋》的诗中所写的:“郁热不知秋,欣然秋已至。残暑虽肆虐,时哉当自逝。”
立秋时节,天气虽然仍很炎热,但立秋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点,从立秋这天开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下沉从而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立秋具有重要的意义,民间在立秋要祭祀土地,庆祝丰收。立秋往后,早、晚渐渐地变得阴凉起来,尤其是当清风吹到人们身上时会感觉到凉爽,即使是白天的风也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而且天空仿佛变高了,变蓝了,云层不再压得低低的,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所谓天高云淡,清风徐来,说的正是这个意思,这是立秋给我的第一美好的感觉。
在立秋这个节气里,乡村有许多美好的趣事。我的家乡有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一起吃西瓜的习俗,称之为“啃秋”,这个习俗至今没有变。据说立秋时吃西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还可以不起痱子。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立秋这天,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的日子。一些老人说,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而西瓜性寒,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过了这一天,就不宜再吃西瓜了。因此,人们在立秋当日早上甚至在隔夜就买好西瓜,预备立秋之日吃过午饭或晚饭后,全家人围在一起美滋滋地快乐地分食西瓜。这不,立秋还未到,我老婆就念叨着要买一个大的西瓜,和儿子、儿媳妇、孙女分享,我也乐得当一个不理事的吃瓜群众。
夏天,由于天热,一般人的胃口都不怎么好,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立秋了,秋风一起,人们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所以立秋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买点鱼、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炖鸡、炖鸭,中午时分村子里许多人家都会飘荡出肉香来。立秋快到了,我心里在想,今年立秋,我老婆会买点什么好吃的东西呢?
唐人司空曙在《立秋日》中说:“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轻淡的笔墨描绘出乡村立秋时的情景。那虽盛开着却已开始凋谢的莲花,日渐稀疏的柳叶,没了云层环绕却清风徐徐的秋日,那青草静默、河水澄净、燕飞鱼跃的情景,衬托出乡村八月诗意的美。
立秋了,一阵秋风起,黄橙橙的梧桐叶子纷纷扬扬飘落,那样轻盈,那样洒脱。叶,原来到生命的最后,依然会呈现出美好的姿态。它悄悄地飞落,与大地融为一体,化作春泥更护花。看着落叶轻轻地默默地潇洒地飘落到树根周围,这时,我忽然顿悟,落叶归根是落叶的自然选择,也是它不忘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表现。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人,不也是这个理吗?
立秋,不但有美景赏,还有美食吃,更有美丽的诗意、美好的哲理让人深思,能不美吗?
作者简介:
冯春法,退休前为中学高级教师,张家港市首批中学语文教学能手。在南沙中学创办香山文学社和社报《映日荷》125期,指导学生发表习作400余篇,个人发表文章600余篇,其事迹入编香港世界人物出版社2003年版《世界名人录》。著有《生活的浪花》《回眸》《长风破浪》等。微信昵称:云淡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