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唱歌的跳楼十多年了,许多人念念不忘。
一个演员找个小三,一些人又喋喋不休。
一个叫王宝强的艺人离婚,全国都在八卦……
当民有灾国难时他们谁肯帮?
但大家可能都忘了,十五年前的今天,南海上空,有这样的对话:“呼叫81192,这里是553,我奉命接替你机执行巡航任务,请返航!”
“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你们继续前进!”
一年过去了,又是一年过去了。一年又一年,有人过着圣诞节,有人过着愚人节,有人纪念张国荣……
但是,谁还记得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叫王伟,一名解放军飞行员,座机编号81192。
十五年前的今天,美国军机非法侵入我国南海 领空,不开火则南海门户空中主权尽 丧,开火则中美必战,而中国必败。在危急情关头,他选择了用生命终结美国入侵。
那年那天,一架高速截击机歼8在低空低速下和EP3轰然相撞;
那年那天,南海上空的火球里没有伞花;
那年那天,美机迫降在中国海南的机场;
那年那天,中国的研究人员抱着飞行员用命换来的美机失声痛哭;
那年那天,中国人以生命为代价拿着比美国落后二十年的军事科技喝退了美国;
那年那天,中国人咬碎牙和血吞下;
那年那天,中国军人扬起了不屈的头颅!
十五年过去了,我们有了自己的三代机、四代机 ,我们有了自己的大飞机,我们有了自己的航母 ,有了许多许多的先进武器……
但是,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今天,南海上空的英灵吗?
中国最大的幸运,就是永远有层出不穷的英雄;
中国最大的不幸,就是匮乏永远铭记英雄们的人 !
让我们永远记住,15年前有一个编号,叫做81192;有 一个英雄,叫做王伟!
有幸读到一些大师级人物的文字,比如写海的诗,写女人两腿之间流出来的东西的味道的诗,写火城的日记,写母亲的小说等。不读还清醒,阅读越糊涂。
写海的诗朦胧。读诗犹如高一脚低一脚在漆黑的夜色中行路,任凭你怎样睁大眼睛,也看不清眼前的路是平还是坑。我曾怀疑自己愚钝、无知,但每一次怀疑,都被自己的经历所否定。自己可是受市委、市政府、市教委,市工会表彰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先进个人啊。有人说,写诗就是不好好说话,读不懂的诗才是好诗。一读就懂的诗,直白如水没味道。我不苟同,但无力驳斥。
写火城的日记倒是读得懂,开始不知日记所及真伪,便也信。后来读到一些知情人出面证实日记所及是道听途说和假推,再后来得知日记被国人质疑,国家禁刊,反被M国重金收买、发表,并用来抹黑中国。才知晓日记内容的实质和价值。
诗倒读得不多,但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王者手中捏的屎块,“嗅”到了女人两腿之间流出来的东西和男人的内裤混淆在一起的味道。
至于因写母亲而获国际大奖的小说,还没来得及读,便看到了一副站在鹰钩鼻子面前,毕恭毕敬,洗耳恭听鹰钩鼻子对祖国肆意诋毁和污蔑的奴才相,便也无心去读了。
时下,有的人,极力推崇“写作自由”,大胆标“新”立“异”,为所欲为,想写什么写什么。为“屎”啊、“尿”啊,“摸摸乳房就走了”;为“跑遍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为“女人两腿之间流出来的东西和男人的裤头混淆在一起的味道”找注解。
而更有人,反其道而行之,以文学界老大自居,极力控制文人的笔锋走向,向文学界发出禁令: “文学从来就不应该是赞美和歌颂的工具。” 禁止国人利用文学对国家、对英模进行歌颂、赞美。但自己却言不由衷,表里不一。竟浓墨重彩鬼域风情。
我真被搞糊涂了,听谁的? 是听“自由者”肆意妄为写“味”写“色”? 还是听“禁令者”写“黑”写“丑”?
彷徨!
让历史告诉未来
文/芦国柱(江苏镇江)
血雨腥风还没有走远,看到了吗?
罪恶的灵魂
在绞架上依次赎罪
卢沟桥上的弹坑,开满了
苍白的过往
哭墙上名字,还在不断地增长
忘记就是背叛,就是灾难
8.15,让历史告诉未来
东三省,旅顺口
百人斩,万人坑
仰望,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直插云端
〈3563〉23、8、14
听秋
文/褚向平(河北)
暮晚 风开始杀戮
雨水纠结 趁机把残阳如血
画在纸上 好掩饰忧伤
霜冷的事情
不要再告诉夏蝉
不如挂于窗前
假如非要悲天悯人
那就好好修理室内室外
的风景 寻足够的梦
围一座永生的城
然后低低的屋檐下
挑灯细看
扉页里裹藏的岁月凝重
以及荒诞无稽的罪衍
迎风延伸那
夜色深处的惶恐
铁栅栏
文/桑瑞
晨曦叫醒了第一声蝉鸣
之后次第花开之后
鱼贯而入
逆着光跑的少男
少女和小浣熊布玩偶
沐浴丝丝缕缕
不绝于耳的蝉鸣里
图腾栅栏铁门
静水流深的取景框
长方透视眼底的大拉窗
我看见人语车声鸟叫
第十二棵银杏树上喜鹊窝
第七条琴弦左右
马路上的河被水草隔离
一条向东一条向西
我坐北朝南
这坐实了我的重罪
洒水车洗涤了我罪恶的风尘
20230814 北戴河
题老同学承楼画思
文(张忠山
晨曦耀东方,
鸡鸣梦断想,
轰轰坐驾渐响起,
又闻摊贩吆街巷
岁岁如此,
众循规次:
一日之际始此忙!
癸卯年六月二十九日晨起

童年夏天的晚上
湖北 蓝天风
回想起童年夏天的晚上
人们大多在屋外乘凉
那个时候电风扇很少
一把蒲扇时刻带在身旁
那个年代更没有空调
一张竹床铺开一方舒爽
千年简朴的蒲扇竹床
伴随人们度过多少夏夜时光
回想起奶奶摇着那蒲扇
绘声绘色把故事开讲
故事里面有织女牛郎
引来听众一群小子姑娘
讲完故事已夜色渐晚
姑娘小子仰望星月闪亮
想象鹊桥那壮观景象
躺在竹床上面沉醉美妙梦乡
2023.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