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不例外,一下铜井山便沿着一条石阶急着赶往司徒庙。三人随众香客沿着一条崎岖的山路而下,途经香雪海探梅亭时,感觉有点疲倦,经元吉建议,便决定坐在亭下歇息片刻。
据说,香雪海从汉代就开始种梅。光福志中记载:“邓尉山里植梅为业者十桓有七。”且有“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的诗句。艳丽多姿的梅花装点着邓尉山水,构成“邓尉梅花甲天下”的胜景奇观。
梅花时节,满山香雪重重,皑皑一白,绿萼红英,错杂其间,数十里幽香不断。因此,古今诗人骚客甚至帝皇,竞相来此探梅。留下了许多诗文和墨宝。
清康熙年间,巡抚宋荦,驾马登山,见山下丛丛梅花,如一片香海,便在石壁上题“香雪海”三字。香雪海由此得名,并很快名扬四海。
康乾二帝,亦慕名来此赏梅。乾隆帝用“再叠邓尉香雪海旧韵”诗,碑现存于香雪海梅花亭旁。今亭始建于1723年,高2丈,形若梅花,且用铜鹤结顶,寓意“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在亭中,极目远眺,东面群山环抱,峰峦起伏;西面浩淼太湖,烟波茫茫;山下万枝白梅、红梅、绿梅、紫梅,争奇斗艳,蔚然成海。故此地已成为邓尉赏梅的中心景点。
今年冬季比以往暖和,早梅花已含苞泛白,个别梅树已经满树皆花。
三人正在尽情欣赏这自然美景,旁边忽然传来一位少女柔美的话语:“蒙蒙千万树,香在未开时。雪里人空望,风前自不知。山光寒更出,水气暖万滋。十里松杉暗,重来月满枝。”
三人随目光看去,只见那少女不过十七八岁年纪,身穿粉红色拖地长裙,脚穿绣花鞋,身材窈窕。但见她长着一张鹅蛋秀脸,一双柔媚的双眼,秋波流慧,樱口隐动,美艳无匹,光采逼人。真是天生丽质,绝色佳丽。
她身旁还站着一对中年夫妇及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那中年男子身着一件淡灰色长衫,身材修长,头发稀疏,高耸的鼻梁下有着一张微宽的嘴唇。那妇人不过三十七八岁年纪,发球上插着一根金灿灿的发簪,两旁挂着一对铜铃般大的耳环。那少年有十四五岁,长方的脸上剃着一个小平头,一双明亮的眸子闪着狡黠的光芒。
元吉眼尖,一眼便认出了对方,于是,忙上前同伯乐打招呼。凝视片刻,碧如也很快认出了那位漂亮小姐王彩云,虽然已有数年未见,彩云已从当年的黄毛丫头变成一个窈窕少女,但彼此深藏在心底深处的那份思念却愈来愈烈。当两人四目相交,她就猛感一阵心跳,脸上满含羞涩。此时在她眼中,他是自己生平所见到的最漂亮的男子;皮肤白里透红,五官清秀,身材魁梧,高贵、有型、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一表人材。
她对碧如早已仰慕已久,但见他年轻貌美,而且彬彬有礼,不失大户人家的风度。一缕情丝,就此牢牢粘在他身上。她是书香门第的千金小姐,情窦初开之际,一见青年男子,竟然就此钟情。
同样的,碧如一见到彩云,便心潮起伏,热血潮涌,那种企盼已久的激情仿佛一下涌到他心口,使他激动,也令他震憾!他突然一个激灵,心中想道:“自己爱上她,是不是意昧着背叛小凤,但如今小凤已去,自己总不可能一辈子不娶。因为他肩上担负着传种接代光宗耀祖的使命。由于自己不识字,受尽了劳苦,心中一直梦想有位知书达理,才貌双全的女子相伴相依。这想法自小凤失踪后愈加强烈。
钱爱娣见他盯住女儿,狠狠瞪了他一眼。突然间,他打了个寒战,面对那亭亭玉立,英气照人,犹如天仙般的王彩云,他大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光阑珊处“的感觉。或者,这些年来,自己一直在寻觅,寻觅那朵心灵深处的花朵。漂亮聪明的彩云,纯洁、天真、温柔的少女,飘然出尘,洁白无暇,在百花丛中傲然独放。
伯乐和元吉同时看透了他俩的心思,但此时亭边游人甚多,不宜细谈,只寒喧一番,便匆匆下山。一路上,梅花似锦,美女相伴,碧如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
“姐,你看,天上有朵彩云。”
作者简介:朱钧贤,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一个女人三个帮》《太湖英雄传》长篇小说,发表《决战太湖滩》《爱的波涛》《苏州人在香港》等网络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