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不老正青春
李 皓
从莱城出发,一路北上再北上,当那个距离莱城差不多有小40公里、名字叫做“王老”的村庄呈现在眼前时,我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条宽宽长长的柏油路南北横陈,路西侧则是一排排整齐划一、色调灰白相间的现代化别墅。急雨骤停,路旁的绿树鲜花尚挂着水珠,摇曳多姿且昂扬着勃勃生机的它们,与地上立着的、墙上写着的诸多广告牌、引导语一起,共同构成一道乡村亮丽风景线,热情地迎候着游客的到来。下车步入村里的“同心苑”小广场,只见旗杆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王老便民服务中心”办公楼气派敞亮。走进村两委接待室,一块块省级、全国级的荣誉牌匾更是让你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无需询问,仅此所见,这个隐居在老山套里的小小村庄就已经令我惊诧,与城市郊区的村庄景色比起来,这“王老”可真是一点也不逊色啊!

“王老”的村名因何而来?村碑上的文字是这样写的:清朝中叶韩姓迁此,赵、单姓早居。相传黄巢起义时有一王子死于此,众称此地为王老,借以名村。现该村有张、魏、朱、李、陈等姓氏。
依此“说明”推算,王老村虽有一定的年代历史,但人丁兴旺的岁月或许也就是近几百的事,因为早期迁来立村的赵、单、韩姓现今村中已无延续,现居户虽有五个姓氏之多,但总人数也只有区区的217户578口人。
然而,纵观整个村庄的发展史,我们还是打心底里敬佩这个小小的山村。它西依雕栏山,北接通天河,四面环山,三面傍河,相对独特的所在,使得这个小小山村的村民,自古以来便有着顽强的凝聚力,有着让人不敢小觑的超凡能量。远的不说,单是战争年代,就常有部队依据这里隐蔽的地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在此设立后方根据地驻扎休整。抗日战争时期,一支八路军医疗队更是在此驻扎多年,垛庄、上游等地的八路军伤员都送到这里治疗、休养。还有一个修械所,也驻扎在村中,所修造的武器供垛庄、上游等地的八路军使用。虽然东20里处的上游、北20里处的垛庄都有日军据点,但由于整个村庄人心齐口实严,整个抗战时期,王老村从未遭受过兵燹之灾。
新中国成立后,王老村人更是响应党的号召,紧跟时代步伐,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无需列数细节,仅现在仍存在于村庄南端的那段修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长长渡槽,就足以见证那个年代里王老村人的齐心协力和大干苦干。
改革开放的年代里,王老村人自然更不甘落后。这种意识既展示在村民的致富追求上,更体现在村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上。当不少身处偏远山乡的百姓尚处在懵懂状态时,追求时尚的王老村人已迈开了旧村改造的步伐,村里高标准规划村庄建设,在村公路西侧划出一片别墅区,建起了村里的标志性建筑群。原有的红砖红瓦民房,也统一装修了门面。旧有的老村,则尽量复耕成村民养家糊口的致富良田。当年在莱芜五中就读的张建中,是村里考入山东大学就读的第一个本科生,他家也是第一批在村中盖起三层楼房的富裕户。
良好的村风民俗,不仅催生了一户户“别墅人家”,而且还让王老村获得了“状元村”的好名声,时至今日,王老村已先后走出了10名博士生、17名硕士生和60多名本科生。这些“金凤凰”展翅飞翔在全国各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其中曾在中国民航局担任正厅级干部的张建中,现已出任亚信货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CEO,成为小小山村的自豪和骄傲!
在一届又一届村两委干部的带动下,经过一代又一代王老村人的不懈努力,王老村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越传越远,吸引着周边的泰安人、济南人、淄博人一拨又一拨地前来观光,王老村也因此获得了“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国家级森林乡村”等4个国家级荣誉和17个省级荣誉称号。

2021年3月,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大会上,1988年出生、毕业于长春某大学的年轻后生张凯,被推选进了村两委班子。见多识广的他,协助村两委一班人,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大胆嫁接现代经营理念,主动引进山东文旅等经营单位加盟山村旅游开发事业,积极争取省级乡村振兴政策扶持资金,先后建起精品民宿5套、1500平方米的综合性会客中心1处、一期“星空宿营地”10000平方米,还打深井、安装路灯,建起了儿童游乐场,盘活采摘园6000多平方米,从而使得王老村的旅游景观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仅这些项目,一年就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多万元。继2020年入选“山东省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荣誉之后,2021年,王老村又入选“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
2023年4月,已在村两委班子中任职两年多且工作卓有成效的张凯,被雪野街道党工委提拔为王老村党支部书记,书记、主任两副担子一肩挑,一向敢想敢干的张凯,劲头比以前更足了:下一步,我们村两委班子要进一步凝心聚力,以“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的总抓手,继续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运作模式,带领全村百姓共谋发展,努力将资源变资产、让居民变股民,力争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更具吸引力的网红木屋、天空会议室、无边界游泳池等乡村旅游设施,尽全力把王老村打造成游客青睐的“天上的街市”、鲁中味道小吃街和“非遗”山东手造作坊。此外,还要建设一座酒店、一座高标准养老公寓和20套安置楼房同步带动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产业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村美民富,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安居乐业的乡村振兴目的。
匠心自有巧运作,巧手当有巧安排。不必多言,如今只消在村里走一走转一转看一看,仅那完全不逊色于小城景象的综合会客中心里的布局,那白天绿草茵茵、入夜灯光闪烁的星罗棋布的露天帐篷,那各具特色各有情调的旅游民宿,就已能让前来观光者流连忘返,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味美可口的山乡美食在诱惑呢!
王老不老!几百岁的他,而今就像一个正充满青春活力的小青年,在激情四射的年青书记张凯等村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再度焕发青春活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踏步迈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眼下正绿意浓浓绿色满眼的王老村,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再攀高峰、再创佳绩,在乡村振兴的前进道路上,再度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
(匆草于2023年8月13日王老村采风归来。)

作者简介:
李皓,笔名浩泉、泉歌,山东平度人,1962年6月12日生,1980年7月由平度一中考入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84年7月毕业后被分配到莱芜工作,先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新闻采编等多种职业,获得新闻正高级职称(高级编辑),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影视评论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自1982年起,先后在《文学青年》《山东文学》《当代小说》《青岛文学》《黄河诗报》《辽河》《大北方》《新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60余万字,结集出版有《浩泉如歌》《山涧泉韵》《汶源泉歌》《心泉流溪》《飞羽浩泉》《冰骨泉心》等6部个人文学作品集。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