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系教育的父亲
作者/李占峰
2004年,我村小麦屯小学,由于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上级鉴定为危房,限期拆除。学生们只好到戏楼、天主教堂、民间空闲房和操场上课,也有的孩子到邻村和外地上学。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带着沉重的思想压力给学生上课,教学质量严重滑坡。本村退休干部何满义、李继哲等九位德高望重的乡贤对这种情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村子双委会的大力支持下,随即成立了小麦屯村建校委员会,决心给后辈儿孙盖一座十一间的两层教学大楼。他们起早贪黑,不辞辛劳,走遍了全村的大街小巷,角角落落,动员群众集资建校。

我父亲李崇蛟和李文职、董建利、付占孝四人率先各捐款一千元,建校委员会给他们四人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分别赠送“兴学楷模”大匾,褒扬他们的兴学义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捐款一千元以上三十多家。难能可贵的是何文鼎将军的子女、海外侨胞何延光先生,情系家乡教育事业,不忘父老乡亲,为了家乡兴旺发达,为建校捐款四万余元。已出嫁西安几十年的小麦屯女儿李培华女士,不顾年老体弱、身体多病,毅然拿出五百元为娘家小麦屯捐款建校。永红村的张永堂和黄兴村的赵保民,虽不是自己村子的事,也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总捐款人(户)二百四十多个,总捐款数八万余元,剩下不够的钱,国家资助。
九个多月的紧张忙碌,建校委员会成员和部分村民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经历了多少心酸,没有领取一分一文的工资和补助,相反他们的手机费、电话费、摩托车加油费等等费用,都是自掏腰包。

经过艰苦的努力,一座十一间的两层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学生们终于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可以安心地读书了。
我父亲不仅带头捐资建校,而且还和远在新疆的我伯父李崇华联系,将建校委员会主任何满义先生写的《小麦屯村教学楼建设记实》这篇四千多字的文章,收录在了由我伯父主编的《周山至水系天山》这本书里,使为建校工作奉献爱心、作出贡献的每一位同志,都能够青史留名。让他们这种可贵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能够教育后人,激励下一代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8月14日写于周至

(注:文中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简介:李占峰,1960年生,周至县广济镇小麦屯村人,1990年毕业于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新闻专业,大专文化程度。曾在新疆信息报社工作数年,在十多家媒体发表消息通讯百余篇,和别人合编《实用信息管理学》、《实用公共关系学》、《实用市场学》等书。2020年12月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田园诗画社作品选集——《溢香的泥土》收录了本人采写的散文三篇,摄影作品二十多幅,系周至县田园诗画社第一届理事。曾学医数年,获得中医师证书,当乡村医生几十年。现在家种植猕猴桃,业余酷爱摄影和写作,2021年7月加入周至县作家协会,2023年6月被周至县作家协会评为优秀会员。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