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登第
马家骏
张登第同志于1996年12月2日去世了,得知消息后,令人哀恸。在悼念中,想起和他的共处。
登第是我的第一届学生。1953年我毕业留校任教,那年秋招来两班学生,我任乙班班主任,同时协助李玉岐先生,讲几篇散文,帮着改一部分作文。登第那时由周至竹峪来,就在我带的班。他,人朴实活泼,学习善思考,还是个班干部,给我印象很深。后来,我进京学习两年多,1958年秋返校时,登第已毕业留校。当时组织上让他管“学术批判” 并主编油印刊物《旗手》。他不赞成过“左” 的文章,提出:学生和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商榷时要尊重人家,文章中提及批判对象姓名要加上“先生” 二字,不得扣帽子压人。故而到次年,有人说他“右倾”,而我当时以为他是对的。
1969年,一些“红卫兵” 编了多幕话剧《直罗镇》上演。看了的人都说它无情节,无人物,无艺术性,只是空口歌颂毛主席。工宣队接管了这支校宣传队后,让登第来领导,登第除了对这支队伍整顿一番之外,他提出要彻底改写剧本,并由他和我等组成六人调查组,亲赴甘肃、宁夏和陕北,从吴旗沿红军长征路线直到直罗镇。我们在沿途各处采访了许多人,在直罗镇住了一段时间,调查和收集了大量资料。这时,校宣传演出队在泾阳社树村劳动,创作组边劳动,边重新构思,并开始写作。写剧本的事因战备疏散而夭折,然而登第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给人印象极深。
1971年师大在凤翔给宝鸡地区办师训班,各系抽一二人,近20人的教师队伍,由登第带队。登第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大家在他领导下十分爽快。他从不抓谁的小辫子,把政治学习搞得非常活泼、宽松。大家都说那八个月师训班是“文革” 中最愉快的时光。而登第自己不但教熟悉的古文,还要教写作课,汉语课,很辛苦,辄常备课到深夜。
1992年8月退休后他依然热情不减,除了研究他的专业——元明清戏曲小说外,还热衷研究老子、李二曲,写诗词并任陕西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他还组织司马迁的研究,又编写了《新女儿经》等等。他当学生时唱过秦腔《秋江》里的老艄公,这时他被推举为“陕西师范大学秦腔研究会” 的首任会长。可惜他不到65岁就去世了,这是事业的一大损失。登第为人开朗,富有幽默感,群众关系好。大家都深切怀念他。我得知他去世的噩耗,当即吟了两句:
秋江橹溅起哀鸿,
回首直罗河仍东,
老凤停翔叹诗史,
弯山曲水竹风雄。
以为还不够,于是草就这篇短文以悼念。
(刊于1996年12月30日《陕西师大报》第233期)
[注] 周至是盩厔的简化。盩者山曲也;厔者水曲也。故李顒号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