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桑榆文学社成社长吕松军
文编:桑榆文学社副社长周连生
桑榆纪事第二十三集
基地
——记桑榆文学社采风基地揭牌仪式
文编:周连生
满怀国庆的喜悦
走过重阳的风景
迎着二十大即将召开的东风
桑榆文学社的文友
踏上了前往德惠市菜园子镇
闯关东文化园采风的旅程
一路秋高气爽,暖阳高照
一路稻黍(Shu三声)金黄,丰收美景
经过两小时的车程
2000平米的大院 300平米的展厅
好客的孝和董事长
迎接着桑榆文学社采风团一行
装饰一新的大院儿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七色彩带飘扬迎风
桑榆文学社采风基地揭牌仪式的条幅
与菜园子闯关东民俗文化园的匾额遥相呼应
预示着高雅的文学与传统民俗的相会相融
上午十点十分揭牌仪式正式举行
桑榆文学社颜立华副书记主持仪式
闯关东文化园任孝和董事长首先致欢迎词
对桑榆文学社采风基地落户民俗园表示衷心的祝贺
对桑榆文学社采风团的文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桑榆文学社作家采风基地落地文化园
是文化园价值的体现
是文化园的荣幸和光荣
愿桑榆的作家和文友们
在文化园创作出精品力作
促进民俗文化,乡村文化,传统文化的发展振兴
孝和董事长的致词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在欢快的乐曲声中
在热烈的掌声中
桑榆文学社的贾玉新书记和文化园的任孝和董事长为创作基地揭牌
从此桑榆这棵文学之树把根植在文化园的沃土之中
在桑榆文学社作家采风基地揭牌后
吕松筠社长讲话,讲话里充满热情
感谢民俗文化园,感谢任孝和董事长
为桑榆文学社把如此好的创作环境提供
感谢长春市群众艺术馆的大力支持
感谢长春作协对基地建设的肯定
桑榆和文化园的强强联手
文学创作和民俗文化的相辅相成
定会迎来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文学创作的繁荣
桑榆文学社将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
为民俗文化的振兴,为传统文化的繁荣
贡献出桑榆人的力量和热情
讲话依然是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
桑榆文学社向文化园赠送了文友自己的作品书籍
文化园以精致的笔筒回赠
寓意着桑榆的民俗文学"创作笔丰
创作的源泉来自生活
文化园的闯关东民俗馆厅
激发了作家和文友们的创作热情
采风团的全体成员开始了参观采风
一园两馆 八区一厅
四千多件老物件
囊括了日常生活 农具农耕
玉石石具手工艺品
怀旧的图书照片电器电影等等等等
记录了乡音乡愁和乡情
真真的体现了收藏者
品味旧物芬芳 回眸乡土印记
传承中华文化 展示祖先辉煌的办园初衷
通过参观采风
我们知道了任氏家族的任不齐
乃2000多年前儒家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 孟子齐名
我们知道了百年前民间文书中
何为签字画押,又怎样体现在家庭活动
我们知道了600年前的六耳铜锅
属国家一级文物,极具珍藏价值
我们知道了梁家河曾经的领袖身影
那领袖曾经用过的镐头 镢头和梁家河精神
彰显了领袖为民报国的初心使命
还有很多很多老物件的故事
有待文友作家们身临其境
写出它们的故事
写出故事背后的家国情
时至中午采风接近尾声
在共进午餐中
采风团一行畅所欲言
为文化园和创作基地建设建言献策
中肯中带着合理合情
共同祝愿文化园和创作基地越办越火红
下午2点半,采风团结束了一天的活动
和孝和董事长及家人们依依惜别
踏上归程
书百年华章星火璀璨
成千秋基业厚泽绵长
这誓言出自孝和董事长掷地有声
请放心,您的誓言我们和您一起完成。
解说:桑榆文学社副社长张莲
制片:桑榆文学社副社长刘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