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男人的别样魅力
——邓才升先生诗词集《煮诗蒸词》序
刘爱萍
我和邓才升先生是同村老乡,与他二哥旭升是同学。有了这两层特殊的关系,故与他常见面,亦熟悉。可当才升先生叫我为他的新书《煮诗蒸词》写个序言时,我还是大吃了一惊。
尽管我从小也喜欢读古典诗词,在萍乡师范学校求学时,还曾一度迷恋,也曾发表过一些诗词和散文,却终因自己的懒惰与笨拙,将它束之高阁。因此,诗词至今于我,依然是个门外汉。
接到才升先生的“如此重托”,我好一阵子都寝食难安。左思右想,无论如何,我想自己都是没有资格为这本诗词集撰写序言的。按惯例,替作家、诗人的文学作品作序,理当找一个行家里手或名人,而我,两者并非。正当我为难时,才升告诉我说,他看重的不是名气,是阅历,是人品,是缘份。
虽然这些年来,我迫于生计在外讨生活,亦工亦农、亦师亦商,似乎与“文界”相关不多,但我认为才升先生的《煮诗蒸词》,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我的“各界经历”应该是相通的。同时,邓才升先生,大学毕业一直在我们家乡芦溪县当地的萍乡市武功山中等专业学校教书,而我也在职业教育领域内“耕耘”至今20余年,相近的农家生活与情趣爱好、相同的职教同行与工作追求,才升和我,工作、生活平时沟通交流甚多、甚欢。缘此,不常聚的我们,共同语言却不少,心越近。于是,我决定为《煮诗蒸词》写一篇序文,以求与才升君共勉。
翻阅摆在我书桌上的诗词集---《煮诗蒸词》,仔细品读,情之所至,为之所开,掩卷深思,诗香自来!却是很有些内涵与厚度的。也许是才升先生和我的生命历程的相近,《煮诗蒸词》中的绝大多数诗词,让我读来特感亲切。在《煮诗蒸词》里,多是一些短小诗词。也是短小,所以精悍。亦如我上次见面的才升兄弟,眼角眉梢,一颦一笑,都已被短小精悍定格。生活的锻打,世事的锤炼,记忆蒸着风,时间煮着雨,给了才升先生“精炼”的回报,更为才升先生增添了成熟男人的别样魅力:真实,干练,淡定,厚重。
在创作上,《煮诗蒸词》所涵盖的风格,无疑是特色迥异的。其中,无论是才升先生对人生的体验感悟、自我审视、追求探索,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爱情的渴求憧憬、亲情的倾心呵护,还是对乡土的深深眷恋、家国的赤子情怀,也不论诗词呈现的内核是忧郁的、欢快的,还是现实的、浪漫的,看得出他的作品都是唯美纯净、朝气蓬勃、敞亮阳光的,处处展示出作者思想的厚度与锋芒。而这,正是《煮诗蒸词》的灵魂之所在。
才升先生在《煮诗蒸词》中,有着为数不少关于亲情的诗词。这些诗词,多数是饱满通润,情感真挚。有的,因真实而生动;有的,因质朴而感人。所有的这些文字,起落有序,离合动情,血泪共舞,悲喜齐飞。字里行间,凸显着一个满腔情义之影,跳动着一颗拳拳赤子之心!
如:《采桑子●慈母抱恙》《娘亲遮嘱》等诗词。
其一:
慈母抱恙,护理陪伴。点滴高挂,气氛凝重。对视朦胧,无奈泪飞。伤感填词,并记。
搀扶慈母双眸湿,此痛谁知?五脏如锥。对视无言又泪催。 儿心愿化瓶中液,点点滴滴。苦雨淅淅。也似心伤泣似飞。
注:人之渐老,苦痛紧随。儿之幼小,母护周全。如今逆转,不知愧否?痛苦若可换,儿心愿代替。
----《采桑子●慈母抱恙》
其二:
娘亲抱恙,老家探母。陪伴一日,不觉又暮。正欲返家,娘多遮嘱。凝望衰体又倦容,心疼反复身难起。最恨泪儿不争气,奈何苦忍总相倾。
谁道夕阳美,无情当此时。
欲留言语绝,作别话音悲。
遮嘱叮千次,离眸泪百回。
蛙声知我意,反复问归期。
注:遮嘱,汉语词语,意思是用手遮着嘴在别人耳边嘱托事情。
----《娘亲遮嘱》
在物欲横流、“快餐式”文化泛滥的当下,邓才升先生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古典诗词的追求与创作之中,并因此乐此不疲,乐在其中,这的确只有真正的文学爱好者或艺术家,才能有的纯净高雅之境界。
在《煮诗蒸词》中,展现才升先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一个成熟男人别样魅力的诗词,信手拈来。如:词《沁园春●燕》,读罢,豪气冲天。
晨曦飞燕,穿云破雾,身姿潇洒,令人心羡。思及己,即兴感。
晨雾蒙蒙,乍暖还寒,去燕正归。越千山万水,闲庭信步;茫茫云海,舍我其谁!万里晴空,高飞展翅,破浪乘风似闪雷。不禁问:凭这番身手,何苦徘徊?
寒来暑往千回,抬望眼、斜阳又落西。叹杜鹃正艳,黄菊又谢;寒梅点点,碾地成泥。笑饮沧桑,狂喝坎坷,莫负青春年少时。人生短,应倍加努力,分外珍惜。
注:人生短暂,实现理想,要像燕一样,高空展翅,惟努力尔。
这是诗词家浪漫潇洒、豪情满怀的一面。又如,七律《效诗仙》中写道:
深夜,余正在为新写之诗词,抓耳挠腮,反复吟诵。生产过程之艰难,像极了蒸煮食物,需反复煎熬。触情处,过往复;心似火,泪如注。忽又诗兴一首以记,并确定新诗词集,书名就叫《煮诗蒸词》。
学剑操琴两未专, 功名富贵更无缘。
三更孤影昏灯伴, 一片虔心寒月眠。
悲涌心尖肠寸断, 情流笔底泪涟涟。
身虽未长摧眉骨, 却效诗仙不上船。
反映出才升先生的清高与执着。下面这首《书生病》,则表达了作者在在纷乱尘嚣中的反思慎独与自我修为,我最为欣赏。
双休回老家,观老农中午在烈日下挥汗犁地。反思如今某些“文化人”,或类似我等生自农村久疏农事之人,四体不勤,五谷不亲,患有严重“书生病”,要作批评与自我批评。时有感,诗以记。
常将愁别比黄连,犹喜相思作可怜。
身厌田园疏土地,心思远志总讬天。
沽名钓誉多余力,实干躬耕却不甘。
莫再轻言尘世苦,老农日午正挥鞭。
注:生存是尘世第一等大事。人间惟劳动,创造财富。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当人每天都在生存线上挣扎,为生计四处奔波时,相思离别,何来如此之痛苦?要治好书生病,惟劳动尤体力。
才升的诗词,表达了一种理念,即人世间的一切美好都应该是纯洁的、自然的,因此也是具备纯真兼纯情美的。
如:《梦月寄书》中的“梦境”,是多么地美啊。其中的“有人可寄冇人收”句,美不胜收,我个人认为,可比美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能入梦里的大多数人和事,都是美好的。而尘世中,大多数美好,又往往只在梦里逢。这,也符合辩证法。有感,诗记。
倚栏望月又如钩,旧事随烟过眼眸。
梦此倾书千百遍,有人可寄冇人收。
注:月亮,承载着人们多少美好梦想,又是人类多少美好梦想的依托。今夜月儿又入梦,是否同心也相思?但愿,不只是梦。
----《梦月寄书》
才升的诗词,“置身”其中:眼眸有明澈,思绪就深邃。他用自己的眼光,对景色,对感受,对心境,对人生,独特视角,个性思考,合乎情理,娓娓道来。这些诗词,文笔优美,慧眼独具;读着读着,仿佛身临其境其遇,神会其心其思。正是:文如其人,洒脱真诚,这就是邓才升的为人与诗词风格……
粗读完才升先生的这本《煮诗蒸词》诗词集,我最想说的是,这确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不仅可以给你文字的“可餐”美感,还可以给你思想的“源远”启迪,让你思考人生应当怎样生活,如何做人。才升先生的《煮诗蒸词》,若你有缘看到,先不必多言,请你轻轻打开这本书,在这本书里,才升他已敞开心扉,正在倾诉……
愿才升先生在今后的岁月里,多多创作出一篇篇无愧于自我、无愧于时代、又被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精美诗词作品。愿他诗心不老、词情常驻!
意未尽词已穷,情难了权当序。
序作者简介:刘爱萍,男,江西萍乡人,现任北京凡华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华职业教育社民办教育委员会委员,萍乡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体咨询专家。





编辑:一帘幽梦

吴丛军,网名一帘幽梦,医务工作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萍乡市作家协会会员,萍乡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萍乡辞赋学会副会长兼诗词主编,萍乡市诗词学会会员,萍乡市楹联学会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爱好文学,有散文和诗作见于《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长江诗歌报》《中华辞赋》《河南科技报·百花苑栏》 中共中央《实事求是学习网》《世界名人会》《丝路诗刊》《北京头条》《慈善中国书画院网》《中华时报》《上海文艺网》《江西新闻网》《萍乡日报》《中华诗词学会女子工作委员会》等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获等级奖。获第九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大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获2023年第二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有古体诗入选《世界汉语文学大观》及美国2020年《六月荷诗历》诗集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