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安生
童年的青杏树,北方有青杏,春来更茂盛。讲述占据我童年记忆中的一段深刻的故事。记忆中母亲的故乡,住着一章氏人家,就住屯的东头,那时外婆还健在,这户人家是我父母的挚友,他家男主人章二姨父当年在大队批宣队,我父亲做教师工作,他家章二姨又同我母亲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姐妹,那里在我二十一岁的青葱年纪同母亲一起重回故里,同章二姨父一家人相聚,当时相谈甚欢,章二姨父对我父亲在此执教时的品格赞不绝口,见到青葱时代的我更甚是喜欢,遂有意将女儿托付终身,那是1984年了当时父母之命媒说之言是一方面,另外我的记忆中自己还很幼稚单纯,也没有自己的主见,所以与他家的张氏二姐定婚了,当时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都皆大欢喜。

故事源于张二姨家房前的一棵青杏树,青杏树下,他家章二姐比我大两岁,记忆中比我懂事多了,总在沉思中用功勤读,我只记得疯淘又常去她家摘杏,从青杏树枝繁叶茂到累累果实。青杏泛黄时我就奋不顾身地,像小猴子一样爬到杏树高处,张二姐总是护着我,喊我下来当心些,她家章二姨也常帮我摘一些,童年的记忆总是美好的,更是深刻的。然而我与章氏二姐定婚后的故事犹如一场梦,现在想想人生的梦,自己梦自己圆,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这段故事缘于青杏树,又是印在我脑海之中挥之不去的,那年我二十一岁没升高中就辍学了,章二姐高考落榜。我们在定婚后,也许文化的差异吧,真的很难同频,她聊的话题是:她的高中时代,我的话题是:商品匮乏年代生存环境差,冬季手脚生冻疮荒废了学业,她又在不经意间,纠正我的语言错白字,和语法的谬误,使我感到文化程度不同眼界是不同的,那个年代交通,通讯很不发达彼此谈不上花前月下,就几百公里之遥见面时都很少,只能书信传情是很难擦出爱的火花的,后来她到所在的乡中学做了一名民办教师,我参军去了部队,各自都忙于工作,我入伍到部队紧张的训练,学习更是忙的不亦乐乎,在我们新兵训练的空闲时间都毫无保留地掏出怀揣小对象的照片相互显摆,很多感情薄弱的恋人在没有花前月下的谋爱中出现了危机,我也同这位章老师提出了分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