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辽文友共育文苑之花总第(378)期



作者简介:王树华,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原某国有企业宣传部长,一九八二年初在《牡丹》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处女作,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文学作品散见国内报刊杂志,九十年代初曾赴俄罗斯留学。诗歌《亮与不亮》在网络平台发表,目前阅读量已逾一千五百余万。

《记忆里的贝加尔湖》
作者:王树华
初审:文丹兰
复审:学与问
诵读:学与问/沧海
夏日里的清晨,朋友圈里一组贝加尔湖有多美的图片映入了眼帘。望着这一幅幅绚丽多彩,美轮惊艳的画面,瞬间就将我带回到了那个熟悉而又遥远的岁月之中......
三十年前,也是这样的夏天,也是这样酷暑难耐的日子,我怀揣着懵懵懂懂的人生梦想登上了远行的国际列车,此行的目的地是距离北京九千多公里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列车从北京站出发,全程9050公里,需要经过近150多个小时的运行,六天六夜抵达终点莫斯科共青团火车站。

漫漫长路,遥远的旅程,秀美壮丽的异国风情,这注定是一趟不同凡响的人生旅行,从此我的人生将走向另一条轨道。
同包厢里的四个人,除了我以外,有一对去德国的年轻小夫妻,还有北京某大学的一位老教授。小夫妻俩是温州人,去德国投奔同乡创业。老教授年近六旬,五十年代末曾经留学于苏联,六十年代初期被迫终止学业回国,随着两国关系的回暖,老教授又有了用武之地。彼此做过自我介绍后,大家很快就熟悉起来了,想着接下来漫长的路途,我们将共同度过,大家的亲近感自然就增强了许多。
我喜欢旅途结识朋友,也喜欢邂逅相遇的感觉。坐在包厢里我们天南海北地聊着,海阔天空地侃着,陌生人初识时的兴奋与快乐充满着整个包厢。出了海关,过了境,兴奋之余便是列车颠簸带来的疲惫与睡意,渐渐的大家都昏沉沉地枕着铁轨睡去了。

“醒醒吧,小伙子,错过这么美的景致会遗憾的!”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列车行驶到了哪里,同包厢的老教授突然喊醒了我。我起身揉着眼睛透过车窗向外望去,眼前茫茫水域望无边迹,宽阔浩瀚的水面烟波淼淼,远处天水相连,水天一色。再近看碧水蓝天,水面清澈透底,列车在沿着水岸缓缓行驶,像是被某种神秘的力量牵制着在水边划着优美的弧线。
“三十年了,久违了,我的贝加尔湖!”正当我疑惑的时候,听到了老教授发出的感慨,看得出来老教授显然有些激动。“贝加尔湖?”我怔怔地望着他,似乎是在等待他的确认。
“对!这就是贝加尔湖,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湖泊,世界上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这里还曾经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活动地,也是汉代苏武牧羊之地。”老教授十分肯定地对着我说。
望着这宽广无垠的水面波光粼粼,我不由得自言自语,它应该叫海才对。
“它的确曾经叫海,贝加尔湖一词来源于古肃慎语 “贝海儿湖”,中国汉朝时候称其为“北海”,元代称之为“菊海”,布里亚特人称贝加尔湖为“自然之海”,蒙古人称之为“海一样的湖”,早期沙俄殖民者称之为“圣海”。”听到我的自言自语,老教授一下子给我讲解了好几个贝加尔湖曾经叫海的由来。
“现在的贝加尔湖,地理位置上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它形如月牙,长600多公里,最宽处近80公里,面积3.15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740多米,最深点位达1600多米,湖面海拔456米。湖水清澈透明稳定,透明度可达40多米,被誉为“西伯利亚之眼”。它的蓄水总量高达23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总和,超过整个波罗的海的水量,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这一湖淡水价值连城,足够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被誉为“世界之井”。专家说即使不往湖中注入一滴水,发源于贝加尔湖的安加拉河也需要四百年才能把它的水排尽。”
我惊叹老教授渊博的知识和异常精准的记忆,这教科书式的讲解让我在旅途之中有了意外收获。因老教授的这段讲述,日后我去伊尔库茨克时还专程游览了安加拉河。
贝加尔湖正如老教授所讲的那样,狭长弯曲,宛如一弯新月,我们所乘坐的这趟国际列车就围绕在这宛如弯月形的湖底部边缘环行,期间经停湖岸边上的两个小站,大约六个多小时后,随着贝加尔湖在我的视野里渐渐退去,列车驶出了贝加尔湖区域,到达了布里亚特共和国的首府伊尔库茨克州站。

从此以后,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八年的留学岁月,我无数次的进出贝加尔湖,渐渐的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贝加尔湖的故事,同时也亲历了一些与贝加尔湖有关的难忘经历。
贝加尔湖位於一个很深的山谷地带,四周高山围绕,湖畔阳光充沛。湖岸边有很多星罗棋布的居民小镇,一个个俄式风情的木制小屋,就像似用积木搭建起来的儿童乐园,星星点点的散落在贝加尔湖的岸边。
湖水极少杂质,清澈无比。据老教授讲,湖水透明深度可达四十多米,难怪透过车窗我可以看到湖边的湖底。贝加尔湖不仅湖水清澈透明,而且水质上乘,可以直接饮用,你根本不必担心水中有病原体。
说到贝加尔湖水的纯净,不由得想起当年发生在我的一位林姓同乡身上的一件趣事,那是刚到俄罗斯不久在莫斯科的一所大学上预科,一日这老兄想出一个逃课的理由,托同学带一请假条给老师,说是因为喝了你们国家的自来水而导致腹泻,身体虚脱无力,不能上课了。老师看着假条先是皱了皱眉头,突然摇了摇头无声地笑了,正当同学们疑惑不解之时,这位俄国老师微笑着告诉大家:“这是一个愚蠢的谎言,我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完全不了解俄罗斯这个国家,别说是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就连贝加尔湖里的水也是可以直接喝的,没有任何问题,不信你们去大街上看看就知道了。”在莫斯科的大街上,公园里,商场中随处可见分列成两排或是组成向日葵花形状的喷头向上喷射着自来水,免费供游人们直接饮用。因这老兄刚到俄罗斯不久,还没有随乡入俗,根本不知道这个情况,不成想费尽心思编撰的这个谎言被老师轻易地识破了,闹了个大笑话。的确,在以后的几年里我们从没有因为直接饮用自来水而有所不适。
贝加尔湖不仅风光秀丽,还是俄罗斯出产稀有物种最多的地方。在这里所发现的3000多种动植物中大部分属于特有品种,从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生物种群。有人形容说,贝加尔湖犹如地球上的超级大鱼缸,里面放养着1000多种水生动物和众多的鱼类。
第一次假期回国,当列车停靠在贝加尔湖畔的一个小站时,车站上有很多售卖各种物品的俄罗斯人,常见的有面包、香肠、酸黄瓜。还有将鱼穿起来架在松木上,一边熏烤着一边叫卖的。而刚从列车上下来的人更多的是在买贝加尔湖里生长的一种鲜鱼,我好奇地来到一个卖鱼人面前,端详着他装在圆形的塑料桶之中的鱼,鱼身大约有二十五公分长短,全身青色泛光,一看就非常的新鲜,都是居住在这湖边小镇上的居民们刚刚从湖里打捞上来的。旁边就有人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吃着这种鱼,他们熟练地用刀子在鱼身上割下一片片鱼肉放入口中,扬脖喝下一口啤酒,再咬一口酸黄瓜,吃下一片黑面包,得意地品味着,令我惊呀的是,此时鱼的头尾还在微微翘动着。看着他们脸上流露出的那个愜意陶醉的样子,我有些抑制不住自己的口水,迫不及待地买了一条同样的鱼,配上一瓶啤酒,一瓶酸黄瓜,一个黑面包,回到包厢里,学着他们的样子开始品尝着这从未体验过的奇妙组合。奇怪的是贝加尔湖是纯粹的淡水湖,湖水一点不咸,居然这淡水湖里的鱼像经过了盐水腌制过一样,咸淡适宜,味道鲜美无比,我感觉它的鲜美胜过大海里的龙虾。同车的一位挪威生物学家说,这种美味只有在贝加尔湖畔才能享受到,它的独特是世上少有的,它的美味就连著名的挪威三文鱼都无法与它相比。

贝加尔湖中生活着许多地道的海洋生物,栖息着50多种鱼。贝加尔湖是湖还是海,相关学者们探究至今,也尚无定论。说是湖吧,却生长着海豹、龙虾这些海洋里生存的物种。说是海吧,它生长着无数的淡水鱼类。其实在我的心里贝加尔湖不论是湖还是海都不那么重要,如今的贝加尔湖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自然遗产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
八年间,我数十次的往返莫斯科,途经贝加尔湖。每当列车停靠在贝加尔湖畔的小站时,我都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列车买上那一套特别的美味组合,喝着波罗的海的啤酒,品尝着这举世难寻,贝加尔湖独有的美味,遗憾的是至今我依然记得当初那鱼的美味,却忘记了鱼的名字。
岁月悠悠,随着年代渐渐的久远,有些记忆也慢慢的模糊了。唯有第一次看见贝加尔湖那唯美的湖光山色给我留下的记忆和老教授讲述过的贝加尔湖的历史,还有那国际列车停靠在贝加尔湖边小站时,湖中那不知名的鱼所带给味蕾的鲜美感觉,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这些情景和经历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之中。

贝加尔湖美丽富饶,景色奇丽,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常有人说看景不如听景,但对于贝加尔湖我敢说绝对是个例外,你只有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才能领略它的壮美,静静地用心灵去感受,才能欣赏它的美丽,享受它的清纯与神秘。我曾经站在湖边,捧起湖中那清澈透明的湖水一饮而尽,瞬间那种清凉甘醇,沁心润肺的愜意真的难以言表。贝加尔湖到底有多美,我只能告诉你,它美的极致,美的清纯,美如仙境令人震撼,美如梦幻令人窒息。
其实,以我有限的语言辞汇,无论我堆砌多少华丽的辞藻都无法精准地描绘出它的绚丽与多彩,还是套用众多文人都采用的方式,借用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对它的描述:“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十年前的青春往事仿佛就在昨天。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画面常常在梦中显现,当年老教授那声情并茂地讲述就像博物馆里的专业讲解员一样感动我,为了还原老教授讲述贝加尔湖历史那一刻的精彩情景,我查阅了关于贝加尔湖的历史资料,不同史料相互佐证,力图将定格在记忆里的青春和美好再现,重温这逝去的美好记忆,让我又有了重游贝加尔湖的欲望和冲动。

学与问:退休人员,热爱文学,喜欢诵读。

沧海:爱好文学,喜欢诵读。用声音传递真情,弘扬传统文化。
欢 迎 加 入 我 们
投 稿 请 扫 码


管理团队
总编:文丹兰
主编:琴 馨
编辑:成于乐
音频总监:沧 海
此贴无需高额打赏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