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鸿先生 鸿才寿星
屈化民

上上星期天,我在朋友圈,欣闻腰市老年协会会长,文友闵鸿先生八十寿辰。心情激动,作诗互动:
赞闵老
敬仰泉村一仙翁,历经沧桑八十龄。
夕阳之下影更美,恰似南山不老松。
诗抒心声,寥语浓情。诗贺老寿星,赞颂耄耋(maodie)翁。人生七十古来稀,活到八十真不易。我年六旬,回味人生,略懂理情:人哭着来到世间,要受多少挫折磨难。越年老,越脆弱,越易变。“五年六月七日八时,”最能显示衰老病死。且看同学发小,几个已经走了。去冬新冠最后疯狂,短时间内人人变阳,家乡多人染病而亡。在大自然面前,个体的人显得弱小。大难不死就有后福,抗不过去一命呜呼。相比芸芸众生,仰视闵老一生,顶住了成份的高压,经受了务农的艰辛,越过了沟沟坎坎,活到八旬快乐康健,受人尊敬被人称赞,值得我辈折腰慕羡。鸿才和闪光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闵鸿一笔好字

闵鸿老师,一笔好字。硬笔字和毛笔字,都让人竖大拇指。他兴趣高雅,热爱书法。家舍陋室虽小,齐备文房四宝。有空闲了,提笔挥毫,陶冶情操。习字多年,诸体皆练。下图是近日墨迹,从中略见行楷功底。评字见仁见智,这字怎敢比《兰亭序》,但比某大作家的字,敢说是有法之书。

高手在民间,茅舍有道仙。只叹当今社会,往往字因人贵。闵老若不在农家,倘若位高名气大,这字就成墨宝啦,就有人登门拜求啦。红尘人世,常出怪事。多少书法家,都被埋没啦。糟蹋笔墨的高官达人,字如杂草却值千金。王骆宾们在流浪,“马户”“又鸟”转腚忙。当年路遥、京夫为生计发愁,如今贾浅浅进作协当教授,屎尿入诗结集出书,高校殿堂走来摆去……
闵鸿文可传世
闵鸿先生,上过高中。语文功底好,各科学习好。爱写作笔耕不止,留下许多宝贵文字,富有价值可以传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任政协组负责人,常给《商州文史资料》撰文。2003-2013年,呕心沥血十年,主编《腰市古今》《腰市风情》史卷,影响广泛而深远。著名作家京夫评说此书:“是一部宝贵的地方史志,为后人留下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文字资料。”

2009年,闵鸿率几位乡贤,北上考察旅游资源,拍摄制作《马角山风景区旅游景点简介》光盘,线上线下向外界宣传。2016年,他领政协成员,不辞辛苦几赴江山,涉水跋山耗时半年,选拍5OO多幅照片,写出《江山八景》《母子山传奇》《白龙洞里有古经》《五峯山揽胜》等2O多个专篇,美文好看广受称赞,为展示秦岭景点,做出了重要贡献。
闵鸿经常投稿,发在《陕西农民报》《商洛日报》《腰市》公众号,系统讲述腰市故事,拥有众多读者粉丝。
布衣闵鸿有头衔,是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叫我评说,这尊长者,堪称民间学者,是乡土文化传播者,可谓笔架山前一支笔,泉村戏楼台柱子。本人爱看闵老作品,知他是“市”上名人,是知识渊博的大师。我写作有问题啦,就向他问这问那,老师有问必答。人以类聚,友无长幼,尊翁大我二十春秋,忘年交往成了文友。
闵鸿唱戏成星

腰寺是戏剧乡,闵村是戏窝子。我从记得事起,就看闵鸿唱戏。
我的童年时期,是七十年代早期,文革中期,舞台沉寂,只演八大样板戏,除此以外没啥演的。每年除夕初一,先锋(闵村)大队,演秦腔《白毛女》全本。天麻擦黑,妈带我动身,从东渠堰往南走,过薛村家庙,经上下店子,到闵村村旁。坐在路边的坡塄上,盯着戏台子,听开场锣鼓,看拉开大幕。等来闵鸿出场了,扮演主角杨白劳,身穿着烂棉袄,白毛巾头上包,唱得声情并茂,把台下人唱哭了,把天空唱得雪花飘。看戏人说道:小伙唱戏好,全家人也好,可惜成份不好,他爷是有名的绅士闵怀孝。他若没有戴“帽子”,凭着为人和本事,可以出去当干部。可惜一颗好苗子,长在阴坡背光处。
那段时期,电影大戏,寥寥无几。戏少不鲜,像是糃(tang)饭。闵村《白毛女》年年演,社员群众岁岁看,闵鸿舞台形象深入心间。除此以外,从南往北,几个大队,演几台戏:兴胜的《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腰市的《杜鹃山》《洪湖赤卫队》,上集的《红色娘子军》。有趣的是,演“高大全”的人员,或者当导演的能员,头上“帽子”都是高尖。比如:先锋的主演兼导演闵鸿;兴胜的“杨子荣”兼导演周汉哲(麻子安民);腰市的板胡兼导演王智祥(天运子),柯湘、韩英扮演者屈天芝;上集的板胡兼导演郭昌运。川道之中,南有闵鸿,中有“号兵”(智祥),北有毛虫(郭树沛),天生是戏精,都是黑又明。地富分子演贫下中农,斗争对象演革命英雄,也算反串也是一景。
学习小勒庄那年,公社在街西戏台搞文艺汇演。闵村唱眉户折子戏,“贫农”闵鸿,吐字清晰,说唱流利,人们看得入迷,说他唱戏跟吃豆子一样,摆姿跟县剧团一比。
闵鸿爱唱戏,爱到骨子里。粉墨登台,演唱道白,苦中作乐,享受生活趣乐,挣工轻松快活。他在《酸甜苦辣秦腔梦》中记述,有一年,几村联演《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由他扮演,且是不二人选。他已化好妆,等着拉幕帐,突然公社领导传令,地主亲孙子,属于狗崽子,只能演坏蛋瞎怂,不能演戏中英雄!他听这话伤脸伤心,抹了脸子跑进家门,被子蒙头捂嘴流泪。根斗湾那边,老戏楼前面,观众黑压压一片,冒雪忍寒不散,苦等闵鸿出场表演,大队支书左右犯难……
国家拨乱反正,神州海晏河清。闵鸿“摘帽”重生,激活艺术生命,焕发无限热情,才能如泉喷涌,成了活跃的文艺人,在镇、区、市有名气。经常策划、主持、主演各种演唱会,现身各级多类表演。1979年,自编自演小戏《巧遇》,先代表大荆区上县汇演,又代表商县参加地区汇演。后作为商洛节目演到省上,荣获创作奖,名声响当当,被省市电台电视台反复播放。2014年,72岁龄,跻身陕西卫视《秦声飞扬》电视大赛,从4000多名参赛者中跻入百强。评委称赞:“乡下唱将,业余选手,年纪最大,商洛唯一,获得三好(唱的好、表演好、化妆好)”。屏幕上闵鸿,老把式闵鸿,成了村谈巷议的戏星,亲朋乡友引以为荣。有人说戏如人生,一人一命,闵鸿若生在关中,可能被易俗社看中,也许成第二个刘毓中,声震西北五省;他家如果成份好,假若本人时运好,或许被商洛剧团招收了,就和冀福记差不多了。
闵鸿后半生,好比放风筝,耀眼成戏精,冉冉成明星,康乐成寿星,彤彤夕阳红。精彩人生,古稀高龄,背直如松,颜容如童,耳聪目明,声如洪钟。神采奕奕,登台唱戏,震撼台底。城乡大小演唱会上,常闻闵老嗓音高亢。他的身影活跃,赢得戏迷众多。老生优美唱腔,听后余音绕梁。

闵鸿活得风光
闵鸿多才,公认其才。站着能说,坐下能写。说话办事,令人佩服。是金子总会闪光,鸿才被政府看上。从撤乡建镇起,他先后在镇司法所公干,在镇政协组经管,在老年协会领衔。他任这些职,配位最合适。无论在何处,工作态度、领导能力、职业道德,屈指数一。他到那里,都踢得响拿得起,干得风生水起。善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所干工作各方满意。虽不在编制里,仍是农民身份,干的是公务员活计。成了少见的农民干部,不拿工资的公家人。这些经历,如同镀金,使他经历丰富,活得风光滋润。
闵鸿生活有方
闵鸿生性乐观开朗,能吃苦能受罪,啥事都能想得开,能屈能伸调状态,沟坎都能迈过来。在注重成份的年代,他给自己宽心,想到活在世上,不能怨天尤人,只能调整心理,适应社会,像草一样,在夹缝中求生存。村家离药王庙不远,他以山药生存为鉴,从石头缝里往下钻,用泥土护身与草根结缘,躲风霜避雷电,长而不被折断。他在“黑五类”中,心中却有美梦,学蛹化蝶重生。他不沮丧自卑,如水逶迤走低,待人谦恭友善,主动与村里人打成一片,与左邻右舍和睦相安,他的生活态度和处世之道,使自己如法术护体,在政治运动中少挨批,使家人多受益不被欺。
闵鸿以农为本,耕读持家。不仅农活干得好,而且有经济头脑。记得几十年前,农村刚搞活放开,他家就做柿子醋卖。每到遇集日子,夫妻换挑醋担子,到街北老巷口等买主。那时我常买他的醋,那醋醇香可口,食用回味悠悠,买者多是回头客。
闵鸿作为家长,传承家训,爱幼敬老,妻贤子孝,教子有方,育才成梁。三女一子,子搞公务,定居外市;女们出息,持家行医。这些年间,年后节前,疫情期间,他出山去渭南,到儿女家住一段时间,成了游哉悠哉的神仙,天天锻炼打太极拳,在太平盛世安度晚年。
作于2023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