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有幸有三弟
-----序邓才升诗词集《煮诗蒸词》
邓旭升
父母家六姊妹, 胞弟才升行六,我上面一个哥,一个姐,我排行老三,下面有三个弟弟。故才升三弟,是我家老幺。
虽身为最小,三弟却没有老幺的通病:娇生惯养、刁蛮懒散,他自小聪慧可爱,乖巧听话,学业用功,很讨父母及哥姐们喜爱。长大后的三弟,思想成熟稳重,工作学习认真踏实、勤恳努力,生活朴实、重情重义。三弟尤其是在大家庭中,无论是父母还是姊妹们,谁有难事或难处,他都会竭尽全能、全力以赴。三弟的真和善,情和义,与生俱来,厚重无比。由于家境贫寒,这些年的我们都生存得异常艰难,三弟也不例外。三弟的艰难,在他自己“生活史诗”般的《煮诗蒸词》诗词作品中,多处涉及,可见一斑。
三弟少时就酷爱看书,放牛、砍柴、干农活等,几乎书不离手。虽然他自己的吃穿多半“饥饿”缠身,但对知识的渴求更常处“饥饿”状态。在我看来,才升何止是一个爱书籍、爱诗文的人,读书、写作、诗词简直成了他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三弟作品中的绝大多数,我有幸成为他的第一个读者。每每这时,我定会快速读完。掩卷沉思,眼前总是浮现出三弟那有着浓浓书香、潇洒飘逸的清晰形象。
三弟一直在当地一所职业中专当老师,近年来又承担单位的业务分管,工作繁重繁杂,加之三弟媳曾是国企下岗职工,三弟面临生活、工作双重压力,他生活得并不轻松。但就是这样的三弟,多年来,异常坚毅的他依然潜心钻研,手不释卷,勤于耕耘,徜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里,不断汲取着中华优秀文化的智慧与营养,培育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诗词“树苗”,终于枝繁叶茂,甚至硕果飘香。
《煮诗蒸词》这本诗词集,从形式到内涵,从数量到质量,较之他第一部诗词集《情落人间》,似乎精进了许多。《煮诗蒸词》一书,可以说又是三弟半生心血的凝结和见证。
《煮诗蒸词》共有诗词445首,含五绝、五律、七绝、七律、词与现代诗6个类别。三弟的作品涉猎广泛,题材内涵丰富,体式多彩多姿。他的诗词创作,多是率性而为,或即景遐思,或抒情感怀、或赞美讴歌、或咏物言志,均出于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不矫作,不虚伪。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创作是离不开生活的,三弟用他的《煮诗蒸词》,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三弟用诗词这一特有的“方式”,记录着生活,记录着工作,记录着思索,记录着自己的串串足迹,记录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比如,读这首“武专凤凰来”,便仿佛看见作者为单位的发展而忙碌工作的场景。
武功山中专,创办于1958年,已走过62年风雨历程。曾创立闻名全国的“人毕业,树挂果,家致富”的中职办学模式。2003年改制,遭重创。2008年重组建,十年恢复元气。尤其是2018年,自刘志萍主政以来,学校一年一台阶,在校生首次破千,达1300多人。是日,芦溪县作家协会武功山中专采风暨“共圆中国梦·决战奔小康”主题濂溪诗会活动,在宣风校区召开,作家、诗人云集。时有感,诗以记。
曾经誉满神州地,半百流光几创伤。
蛰伏十年图振作,躬耕三载誓辉煌。
祥云载引群贤至,吉日捎来词赋章。
历雨经风无所惧,名园再续旧风光。
注:名园,武功山中专名副其实。学校曾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宣风精神”,并在国家教育部全国职教会议上,大力推介。此次大型活动,自己虽也是作协一份子,可我又是武功山中专学校的一员,当尽地主之谊。重塑学校辉煌,理当责无旁贷。
------七律诗《武专凤凰来》
又如,咀嚼这首“余年咏志”,又似是见到了作者三弟踌躇满志、砥砺前行、神态坚毅的模样。
子牙八十入相,司马残身巨著,欲成事,贵有恒。人生过半,感而慨记。
韶华如美女,岁月已徐娘。
一事难成憾,三更多恐慌。
雄心常役梦,壮志复凄凉。
不畏秋风老,寒冬再傲霜!
注:徐娘,半老徐娘,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出自《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役梦,指牵引梦魂。
------五律诗《余年咏志》
三弟的诗词作品,还融入了对家乡进步、国家发展的热切关注,他的赤子之心时刻和祖国的前进脚步紧贴着,为国为家歌颂、赞美。他的诗词都是应景而作,应情而生,平实质朴,自然真切。你看,他在“贺神七问天”诗中,用短短二十八个字,来表达自己对国力增强、国家强盛的自豪与讴歌。
神七载梦遨苍天,漫步星空又凯旋。
还借嫦娥三百日,广寒宫里叙緾绵。
注:2008年9月25日21:10分,神七成功发射。三名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不辱使命,凯旋而归,并首次实现太空出舱和太空漫步。据介绍,一年后,我国将发射天宫一号首次登月探测。故有“还借嫦娥三百日”之句。
------七绝诗《贺神七问天》
在诗“山河作证”“题赞鲲龙海上首飞成功”中,亦如此。
赣鄱大地正春深,捷报传来喜煞人。
赣北丘田一片绿,江南林海尽氤氲。
山河作证山河泪,春雨恩泽春雨痕。
多少情牵风雨路,从今共赴小康村。
注:2020年4月30日,晨闻播报,江西、安徽等15个省区市的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喜而既兴。
------七律诗《山河作证》
作者在诗“题赞鲲龙海上首飞成功”写道:
2020年7月26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鲲龙水陆两栖飞机,实现海上成功首飞。闻此甚慰,为祖国越来越强盛,而骄傲自豪。为此,特题诗以记。
鲲龙出剑鞘如眉,巡海凌云振国威。
敢斩豺狼魔鬼手,哪容尔等再胡为。
注:鲲龙,为南海维权新利器。继昨日即7月25日,资源三号03星顺利发射成功,再到鲲龙驭风入海,踏浪腾空,整个首飞过程顺畅精彩。身为中国人,怎能不异常激动,热泪盈眶呢?
-----七绝诗《题赞鲲龙海上首飞成功》
诗人多是浪漫的,高雅的。翻阅三弟的《煮诗蒸词》,近20个篇幅涉及自己家乡及温馨小家,桑梓情怀及爱妻爱家的责任、感恩之情感,跃然纸上。在艺术特色上,体现着至情至性和真善美。
如“西江月●乡思”词中写道:
足踏名山胜地,穿梭闹市繁华。故乡泉水苦浓茶,最是千般难舍。
树下你追我赶,田间遍地野花。身心早已梦回家,恰似别离情话。
------词《西江月●乡思》
如:作者在诗“暮春复步江畔”中写道:
日晚孤身,复步江畔。春花依旧,思绪飞扬。
复步当年江水滨,花红依旧不同春。
君前不识相思苦,此后难逃扰梦频。
缈缈袁河飘似带,幽幽北斗闪如银。
人间何处寻良药,治我孤独治我心。
------七律诗《暮春复步江畔》
其中,“人间何处寻良药,治我孤独治我心”句,个见认为异常凄美、浪漫,我极为欣赏。又如在“贺内子天命生日”一诗中:
今日是古历五月初七,也是内人知天命之岁生日。历数过往,咀嚼人生,感慨万千,五味俱全。平凡的诗,送给平凡的你。时有感,诗以记。
半生屈指尽平凡, 半为工勤半教员。
默默躬耕求度日, 喋喋不已为经年。
贱如尘世一株草, 贵似吾胸五脏肝。
于我于家如日月, 来生照我亦心甘。
注:妻先在国企上班二十年,2007年江发买断。为生计,先后自办幼儿图,在宣风、银河、源南、芦溪东阳小学等学校任外聘教师。故有“半为工勤半教员”之句。 ----七绝诗《贺内子天命生日》
中国自古是文化大国,礼仪之邦,诗之国度。千百年来,中华诗词以文字优美、含蓄凝练、意境深远而著称。古典诗词的格律工整,平仄规范,字数严格,对汉语言文字的遴选与运用,都有极高的要求。有人说,诗词,是听得见的丹青,看得见的音乐,翻阅《煮诗蒸词》,信焉。
三弟才升多年来的钻研与实践,使他对诗词的创作,收放有度,游刃有余,在《煮诗蒸词》中,几乎是每一首诗词,若你细细品读,都有一种一咏三叹的抑扬顿挫之韵味与古典传承之审美。
写诗的人是有趣的、幸福的,有写诗的弟弟的人更是有趣的、更是幸福的!
三生有幸有三弟,生生世世兄弟情。今欣逢三弟才升的《煮诗蒸词》结集出版,为他高兴,为他骄傲,为他自豪!
权当为序。
序作者简介:邓旭升,男,汉族,1965年1月13日出生,江西省芦溪县人,芦溪县书法家协会会员,萍乡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者的亲哥。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曾任芦溪县宣风镇沂源小学、排楼小学、桥头小学校长。







邓才升同志简历
邓才升,男,汉族,1972年5月出生,江西芦溪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著书法专著《硬笔书法教程》、诗词集《情落人间》《煮诗蒸词》、散文集《拨响尘封的心弦》。

吴丛军,网名一帘幽梦,医务工作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萍乡市作家协会会员,萍乡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萍乡辞赋学会副会长兼诗词主编,萍乡市诗词学会会员,萍乡市楹联学会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爱好文学,有散文和诗作见于《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长江诗歌报》《中华辞赋》《河南科技报·百花苑栏》 中共中央《实事求是学习网》《世界名人会》《丝路诗刊》《北京头条》《慈善中国书画院网》《中华时报》《上海文艺网》《江西新闻网》《萍乡日报》《中华诗词学会女子工作委员会》等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获等级奖。获第九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大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获2023年第二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有古体诗入选《世界汉语文学大观》及美国2020年《六月荷诗历》诗集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