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几天前,一个好些年没有信息过的编辑突然拉我进群。我说我没有时间,不随便进群了;他解释说这群是岭南文化群哦,家乡的,请考虑考虑。
当年,这编辑还是第一个将我的作品登上纸刊的,还给我寄来一本。后来他潜水了,我也没有联系过他。现在他创建了一个群,写作,交流,上网刊纸刊,看来弄好一条龙服务了。他宣告,要传承家乡的文化,发扬光大国粹。暖暖泛乡情,拳拳爱国意,实在无法拒绝,于是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一进群,醒目的一列分行郝然映目,
近几天同题诗题目:
8月1日《枪声》(已截稿)
8月2日《下雨天》(已截稿)
8月3日《后悔》(已截稿)
8月4日《窗口》(已截稿)
8月5日《路过》
8月6日《镜子》
8月7日《书籍》
8月8日《影子》

乍一看还以为谁写的“文字游戏”,看懂后,我一边为这“精粹”的题目喝彩,一边也就借助静夜,从路口开始,没心没肺地敷衍上一首,发了出去:
《路过》
梦中,
路过太阳的故乡,
见识了什么叫辉煌。
路过月亮的行宫,
明白了怎样是清光。
路过星星的村落,
采撷了好几颗寒芒。
路过了汉河渡口,
欣赏了银波卷玉浪……
醒后,
惺忪中一片茫茫。
记起了尘世匆匆,
忆及了炎暑寒凉。
曾经,
路过了许多美好;
可惜,
一程一程均错过,
一件也没有收藏……
2023.08.04夜

投稿后不久,就看见一位诗友竟然发出一首古体,言简意赅,写得棒极,可以说是那一天最出彩的了。久久吟哦,一边后悔写早了,竟然以为这群只收现代诗,不知道也收古体。但这有什么用,只能以后悔的心境、欣喜的情怀来欣赏佳作了:
《路过》
Xxx(上海)
月下翻书叹史真,
千年争霸尽成尘。
城头变换君王帜,
其实无非路过人。

见贤思齐, 后来,我也学乖,也尽都用短小的绝句去应付余下的功课了。题目终于写完,很可能近五百的群众也累得不行了,“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能也接近燃完。翌日,一则公告亮出:根据群众的建议,写作由一天一题改为一周一题。
公告久久霸屏,没有接话,没有欢呼,但我相信大都会为群主的“从善如流”而高兴,依据是将心比心,而我就是高兴的。
接下来的第一次周题,是《石头》,题目拟得一如先前的“精粹”。昨天,趁编辑制作劳顿小憩,就写了下面的四句复制上去:
七绝【中华通韵】
《石头》
曾让女娲来补天,
运程无济落尘间。
云峰雪顶没攀上,
不悔通衢作榻眠。
2023.08.12

别说,群主倒是雷厉风行的人,收了那么多作品,刚才就看见,竟然都编辑制作发表出来了。我的投稿很迟,排列位置也接近尾巴,当上断后的殿军了。
可是,既然展开了对石头的思考,短短四句显然无法尽兴,于是,便再有了下面的石头韵文……

自由诗
石头礼赞
连振华
太普通、太普通的存在,
太卑微、太卑微的身份;
太沉重、太沉重的形骸,
太耿韧、太耿韧的品性。
曾经与鸿蒙一同诞生,
再由炽热的融流凝成。
长历雷电的轰击灼烧,
再经洪荒的冲撞卷腾。
石头啊,多么平庸的名,
可高天厚地似都与之关联。
没有它,女娲无法补天,
有了它,大地才一望无垠。
连补天剩余的边角料,
都幻化成红楼的痴情;
仙姬绛珠曾为其泪尽,
无数尘心也为其流痕。
越是攀上雄伟的高山,
就越能体会石头的刚劲;
越是潜入深幽的海底,
就越能体会石头的坚韧。
石头崇高,它垒起巍巍,
石头踏实,它铺就长程,
石头宽忍,它听随踩踏,
石头认命,它任锤任焚。
只要日月还青眼红尘,
石头就仍是大地的支撑;
只要光阴还循环往复
石头就恪守奉献的初心。
石头的品格最值得礼赞,
石头的精神最值得崇敬!
云峦危耸,我放声高啸,
石路迢遥,我漫步长吟……
2023.08.13深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