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端午
作者:张仕芳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五十六个民族的端午节各有差异,但节日的内容都极其丰富多彩。北方端午节过农历五月初五,我们南方却把这一天称为小端阳节,把农历五月十五称为大端阳节,也便是最重要的一天。在现代社会,说到端午节,却绕不开屈原的话题,因为他是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国家居然全国放假三天。屈原敢于讲真话,敢于和国君及世家大族对着干。然而他再怎么赤胆忠心鞠躬尽瘁,也敌不过小人日复一日进谗言,最终丧失了楚王对他的信任,被流放远地。当强秦攻占楚都,屈原看着国破山河沉沦,悲从中来,抱石沉江殉国。他这一跳,成就了一个文人的风骨与傲气,也在众多国人心里留下了对“爱国”最朴素的认知。屈原的浪漫理想,被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描摹,他的《离骚》成了千古绝唱。
如今端午节前十来天,家家户户便开始包粽子,文人们也便按纳不住了,纪念屈原各种体裁的诗歌、散文便在大大小小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网群里展现,令人看得眼花缭乱。如今过端午节纪念屈原,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便成了这个传统节日的主旋律。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一家人又围坐在餐桌前一边吃着粽子,一边热议着屈原的话题,我却想起儿时家乡端阳节的童年往事……
我的家乡座落在大巴山区的腹心地带,那里东边是山、西边是山、南边是山、北边还是山,山连山、山重山……群山绵延、巍峨险峻。五十年代初,我出生在半山腰俗称黄泥坪的一户农民家庭,由于受自然条件约束,贫困像一条永远挣不断的铁锁链,牢牢地捆绑着黄泥坪村民们的手脚,世世代代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席卷全国的那场农村变革中,小山村那块板结的土地才复苏了,混沌的山民醒悟了,他们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铆着劲在自己的责任田里耕耘播种,迎着秋风收获自己的粮食,从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
儿时山村虽然贫困,但一年一度的端阳节却照过不误。那时山里人还不知道粽子为何物,也不知道屈原是何人,只知道端阳节是千百年来祖上传下来的重要节日,农时再忙条件再差也要过端阳节。记得每年这天一大早,村民们便成群结队到山坡上採艾草,在水塘边上割菖蒲,然后背回家挂在自家大门上,说是避斜驱鬼,当然还有一个用处就是掠干后大人小孩洗澡做药用。艾草还能止肚子痛或腹泻,我小时候就喝过艾草水果然灵验。
我们小孩子像盼过年一样盼着端阳节,因为那天能美美的吃上一顿新麦面蒸馍和包子,包子分盐菜包子和豆角包子两种。还要煮腊肉,焖洋芋干饭,一家老小团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好好开心。饭桌上除了美食外,还有必不可少的雄磺洒,除了大人喝,要求小孩子也要喝上几口,实再不能喝也要凃抹到小孩的眼耳口鼻处,据说是可避一年的蚊虫叮咬,最重要的一点是不会遭蛇咬。我二哥在另一个公社村小教书,每逢端阳节跋山涉水四五十里也要赶回家过节,饭桌上少不了要听他讲端阳节这天白娘子喝了雄磺酒现出白蛇原身吓死许仙,然后前往昆仑山盗仙草救夫的神话故事。他把故事讲完后便端起酒杯向我们几个女孩子劝酒说:“来来来,喝喝喝,谁要不喝,谁就是白娘子白素贞转世,怕喝了雄磺酒现了你的蛇身!”
为了证明我们不是蛇精,几个女孩子都端起酒杯一口干。
随即引起全家一阵轰堂大笑。
二哥讲的许仙与白娘子故事生动感人,他讲的次数多了我也就会讲了,每天放学路上或放牛割草的坡上,我都要给小同学和小朋友们讲述这个流传了千百年的传奇故事。
我们山区端阳节最重要的项目还是在五月十五这天走亲看期和落拜,当地风俗干儿子(女婿)要在这一天看望老丈人和老丈母,有的是已结婚多年的老干儿子,有的是刚结婚不久的新干儿子,有的是早已定亲但还没过门的准干儿子,有的是经媒婆儿刚提亲还不知成与不成的影子干儿子,统统都要在这一天走亲。我们那山区有早定亲甚至娃娃亲的习俗,我的一位小学同班男同学与同桌女同学十来岁就开了亲,也就成了全班同学开玩笑的笑柄。男同学每年端阳节准时背着白面馍馍、包子、白糠、白酒到女同学家中去看干妹子(女朋友)拜未来的老丈人老丈母,这一跑便跑了十几年,用那位男同学的话说他把路都跑大了,结果这门亲事还是黄了,是女方把男方给甩了,甩的原因是女方耳闻我那男同学父亲与一个反动组织有沾染,也许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我家三姊妹的长相在当地十里八村号称三朵金花,自然也少不了有媒婆无数次上门提亲,但都被母亲严厉地一一挡在门外,明确宣称她养的三个女娃子不长到十八岁,谁也别想上门来提亲。
五十多年后,那两位小同学居然阴错阳差地与失联五十多年且又远在京城的我取得了联系并加上了微信,视频中二人虽已变得面目全非,但声音却还是当年的声音,每天微信热聊中让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回五六十年前的那些少儿情景之中……
送礼一般都是白面馍馍、包子、白糠、白酒不等,但落拜(已定下结婚日子)就大不一样,除上述礼品外,还得有女方衣服6至8套,鞋面子(布匹)6至8尺,还要给女方房族亲戚送刀菜(鲜猪肉一刀染红),还要用担架一样的工具抬着送去,上面还须搭块红布,以示吉详。
拜干儿子也兴端阳给拜干老汉儿和拜干娘拜节,礼物就很随意没那么讲究了。不管是哪种干儿子送礼,礼尚往来,对方一定有打发(回礼),回礼种类随意,没有固定的讲究。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小县城再过端阳节时,已开始名正言顺、大张旗鼓地纪念屈原了。此时我已在县百货公司工作十来年了,且早已成家并有了两个孩子。我丈夫是县里有名的秀才,发表了许多文学作品。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听他讲述屈原的故事以及吃粽子的意义和来历,也算是给两个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饭后还让两个孩子写出一篇纪念屈原的作文,这一举措一直坚持到两个孩子上了大学为止。
作者简介:
张仕芳(女),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影视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北京微电影产业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发表和出版各类题材的文学作品二百多万字,其中多篇部搬上了银幕。其中中篇小说《丐儿传奇》荣获《今古传奇》杂志2015年度全国优秀小说一等奖,长篇小说《扬雄外传》荣获第三届河北文学艺术彩凤奖二等奖,编剧创作的电影《远山在呼唤》荣获21届河北省影视文艺奔马奖电影类一等奖,电影《巴山女红军》荣获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电影类铜奖,微电影《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荣获第四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优秀作品奖、《巴山绝恋》荣获第八届亚州微电影盛典优秀作品奖,《红色的记忆》荣获第四届刺玫瑰国际微电影节十佳作品奖、《小莲》荣获第四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优秀作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