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乡村教师的收藏梦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逻岗镇有一位教师,躬耕三尺讲台,为祖国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受到了广大家长的称赞和学生的爱戴,被评为优秀教师。
他教学之余,搞起了收藏,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收藏爱好者”。
现年46岁的孙银须老师,毕业于商丘师专。他孜孜不倦的教书育人,培育祖国的花朵。二十多年来,他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育人。家长和学生,为谢师恩,给他送锦旗。

我慕名来到孙老师的收藏室,他的收藏室在二楼,大约三十平方。走进收藏室,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玉器、翡翠,各种古钱币。他主要收藏玉、翡翠,古钱币。其他的如伟人像,小人书,算盘,手表,粮票,酒器等。也有少量收藏。他侃侃而谈,什么南阳玉,和田玉,翡翠乃玉中之王,它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举足轻重。特别是清朝以后,成为达官显贵的收藏品或者普通家庭的传家宝。是人们常谈起,较多人收藏,被专家或土豪认为很有价值的天然玉石,所以翡翠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他拿出一个小电灯,对着一个玉手镯,一照,光亮通透,无杂质。这是好玉。他说,也不能光凭用灯照,还要凭多年对玉知识的掌握,先观察,后手感,综合来判断。他又拿出一个“玉蝉”,神秘的说:“有人出20万元,我不卖。”他又向我普及了软玉和硬玉的知识。我惊呀,一块小小的玉,价值不可估量,蕴含无限知识。

当我看到柜子里,摆放有序的一枚枚古币,什么乾隆通宝,康熙通宝,袁大头,看得眼花缭乱。他介绍说:“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到战国时代,已有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种。秦统一六国后,发行了“秦半两”。汉武帝首创五铢钱,唐朝有开元通宝,乾元通宝”。这一枚枚古钱币就是中国历史的见证。他收藏的“伟人像”。再现了伟人各个时期的风采。他说,没有伟人,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他信仰伟人,毛泽东思想已根植于他的内心。

一本本的连环画,也叫小人书,仿佛把人拉回到了六七十年代。什么《平原枪声》《南征北战》曾是许多人儿童时代的精神食粮。摆放整洁的一把把算盘,曾是当年供销社,代销点,集市交易的功臣。现在被各种电子计算器所取代。墙上挂的名人的字画,衬托得这间收藏室更加有文化气,更加有内涵,更加有底蕴。

孙老师说,他常把各种收藏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们兴趣盎然。

孙银须,愿你在收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记者:李应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