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某些自封桂冠的人和诗歌(一)
文/好诗客
前几天,与几位诗友饮茶座谈,讨论诗歌的发展方向和创作手法。更多的是讨论诗歌的现实意义和创作价值,当然,也讨论一些诗写者。
期间,诗友基本能够达成一致共识的是,一首有社会价值和意义的作品,首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阅读思考或审美愉悦。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歌所传递出来的文字魅力,愉悦心灵。
2,读者能够通过诗歌的阅读,对某种现象或状态,产生一定的引导和思考作用,进而形成某种感受和认知。
3,具备一定的社会价值。诗歌本身对某一类现象进行再现或剖析。谋求使读者在通过诗歌阅读时,与诗作者有一定情感和认知上的互动与共融。并进而推导出某种思考方向,甚至形成自己对这一现象和判断或结论。
4,诗歌的推动与唤醒。当诗人的能力和内涵达到一定高度时,可能有能力赋予诗歌具备指导和引领的能量和高度。
诗读者可能可以通过诗歌阅读的过程,直击事物本真。并通过情感共振和共融,尽可能抵近这一诗写事物的内核与实质。
起到启动思考、形成认知,进而推动或达成某种共情与共识、唤醒对这类事物存在的现象和意义的批评和监督。进而产生对社会层面上的积极意义。
座谈期间,诗友们就某些诗写和诗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就现代诗的创作走向与定位、价值、意义等展开分析与辩论。并就"口语诗"、"屎尿体"、"下半身"等诗写题材与种类进行辩论和定位。
期间,有人提到广东某位诗写者和她所写的诗。在座者读过之后,纷纷大摇其头:"这也叫诗吗?"
朋友不忿,于是亮出了这个名叫"吴冬香"的诗写者的个人简历——我的天哪,名头和冠桂之大之多,简直吓死人!怕是北岛和舒婷都没这么大的排场。
我们现在谈论的是诗歌,而不是她的头衔。那么,我们就事论事,客观公正地评价她的诗歌本身,而不是她的简历,才是正解。
我们辩论了一会几后,还是无法说服那位朋友。于是,散会时,朋友们委托我把这些观点细化,并提出更有力的见解。尽量客观评价她的诗歌。
好吧,那我就来剖析一下这位"吴冬香"诗写者的作品:
"落花从枝头飘落″
这首诗歌,首句直承标题,写得是一种自然现象,没毛病。
第一段:
"落花从枝头飘落/并非真的了无牵挂/只待来年化作春泥再发芽。"
我们先从诗歌表达的本体来分析:花开花落是植物的一种自然现象。可是,花瓣落入土地,化成泥土之后,来年真的还能重新回到枝头上再发芽吗?否则怎么可能"只待来年化作春泥再发芽"?
不是的,实际情况是花瓣落到了泥土里,来年开出新一茬的花。但是这新花与已经凋谢了的旧花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
显然,这不科学!更不严谨!
这是从语言层面上的文字本意分析。接着,我们从诗歌意义进行分析:
为什么我一读到这段文字表述,首先想到的是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美丽的诗句呢?
对比一下你的语言表达,这分明就是人家前人名诗的白化文解释嘛。当然,你要化用前人的名诗也没关系,只要不是大篇幅引用,都是合理的。
关键是化用了人家这么好的诗句,下文展示出与这一诗意相匹配的文字吗?如果不能,岂不是照虎画猫,却落个狗尾续貂的尴尬吗?
说一说某些自封桂冠的人和诗歌(二)
文/好诗客
好,我们继续接下来分析:
"我从你的世界里走开,并非真的断了思念,
只等下个轮回能在最美的年华最好的时候遇见你。″
这段表达本身没有太大问题,但是整个意象和原文的存在,在网络和文学作品里,比比皆是。可以说,都是人们写滥的语言和句式,充其量只是又当了一回"文抄公"。也罢,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诗写者显然深谙此道,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抄便抄了吧。你这首三小段的诗歌,好歹还有一段可读不是?只要这最后这一小节能有新意,写出亮点和水平,这首诗歌就也有成立的空间。
好吧,我们这就来读第三节,也是最后一节:
"人生的际遇,相聚或者离开,
拥有或者失去,都只是在望不着边际的心海里。"
这段诗写在于继续抒发情感,手法运用上没问题。但是,从语言表述层面上来说,这段文字至少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语言表达本身出现了概念模糊,"人生际遇"在"心海里",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读不通也读不懂。到底想表达"在心海里"怎么了?我没有读到一点这个呈现和表达。
第二,就一首诗歌的立意而言,前两节大幅引用别人作品的情况下。最后一节必须推陈出新,阐述或引申出能够打动读者内心、引发共鸣或生发思考的内容。可是这一节并没有,反而出现了言语表达上的混乱。
至此,整体诗写成了败笔,甚至完全不能称作诗。
当然,如果是一个初学者这么写,这么练笔,也值得鼓励。可是作为一个自我标榜为"著名诗人"、标榜为获得那么多桂冠和"大奖"的诗人而言,写出这样的作品,就是对整个诗歌群体和受众的极不尊重和讽刺。
势必影响诗歌价值判断和它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引发人们产生"诗歌这是怎么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好诗歌吗?""这样的诗歌,是怎么获得这么多荣誉的?""诗坛到底是怎么了?"……等等诸如此类的不良影响。
愿诗写者们都能沉淀下来,真正为诗歌做点什么。而不是把诗歌作为工具,沽名钓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