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这段时间,人民政府在赵家塬村成立了赵家塬乡(归文明区管理),管理周围的几个村子,包括赵家塬、南嘴、沟渠埝、炭科沟、圪堵村、神武村等村。乡政府办公地点就设在堡子到前村的胡同口,前村的第一个院子里。院子有坐东面西两孔窑洞,是乡政府的办公室。和村里老百姓的窑洞不同的是,老百姓的大门小门都是黑漆门,乡政府的窑门是黑红颜色的,可能是红色政权的标记吧,分外醒目。政府派来了一位学生官——陶福行(音hang)。他中等个子,瘦长脸,鼻梁上驾着一副白色眼睛,显得面皮更加的白净。他穿一身学生服,胸前别一支黑色的钢笔,一看就是个学生官。解放初期,急需干部,将中学生直接录为干部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实践出真知。他们这批干部后来大多成为各级政府的县级领导。陶福行(音hang)后来任铜川市王益区经委、煤炭局领导。

因为陶福行在赵家塬乡政府工作出色,群众印象好,所以,成就了一对美满的婚姻。赵家塬村民赵得科老汉是有文化之人,他的漂亮女儿赵爱琴刚刚学校毕业,这位年轻乡长看上了有文化、又漂亮的姑娘,二人在双方老人的全力支持下,结为伉俪。他们一个是新中国政府机关的革命干部,一个是铜川市七一路小学的优秀教师。他们互敬互爱、比翼双飞了一辈子。

这个乡政府时间不长被合并(1949—1955年)。此院就成为了赵家塬小学的新校址。一个窑洞做教室,一个窑洞做老师宿舍兼大队的办公室。六十年代先后又改为村食堂、来村里做地质勘探的钻探队食堂、驻地、河南搬来的焦万润家住处、村电磨子房等。改革开放后,村里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村民告别了沟边边,住进了塬上的新房楼房,这个乡政府的原址和村里原有的土窑洞一并被夷为平地,变为了农田。但不知为什么?这段历史原有的史书上没有记载。这毕竟是赵家塬一段光荣地历史,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可喜的是2020年12月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铜川市印台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撰的《铜川市印台区志》第一编行政区域第二节铜川县市行政区划第67页《1949年12月18日铜川县行政区划表》中注明,原文明区(管理今王益区王家河街道办事处和耀州区演池社区)设有6个乡,至1955年3月13日,改为“王家河街道办事处”。这段记载,虽然没有注明这6个乡政府的名字,但证明这段历史是存在的。
附:《印台区志》第67页照片

2021年8月10日 西安一稿。
2023年8月8日 西安改就。

李晓信先生受书记特邀在赵家塬讲村史

作者:李晓信、男、陕西省铜川市人,大学文化、EMBA、高级经济师、主管药师、陕西省作协会员,先后任多家省、市医药(集团)公司企业领导、顾问,铜川神州书画研究会文学艺术顾问。出版有文集《感悟-古都情缘》《感悟-沧桑岁月》;编有《药品GMP认证培训教材》等书;近几年又在国家、省市报刊、网络,发表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管理论文。曾获得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被誉为“是我省医药行业资深的专家和模范”其事迹被收入《路在脚下延伸》《岁月如歌》和《天南地北王益人》等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