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黄淑梅,山东青岛人,笔名一树梨花,《青岛知青》杂志编辑,散文家,书画评论家,作品散见于省内外报刊、杂志。

《灿烂碝砾 碧岩流彩》
一一记著名作家散文家李岩
文/黄淑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文章,是案头的山水,
山水,又是地上的文章。
海晏河清,四海承平的 癸卯年盛夏的8月2日,我收到来自客居瑞士楚格州首府楚格小镇,著名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当代文学学会理事、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副会长李岩老师发表在“百度极速版”《世外桃源 湖光山色》撰文、摄影,图文并茂的纪实报道。一刊图文并茂的篇章,让我坐在家中领略了瑞士异国他乡的潋滟。首先,我们一起欣赏李岩老师藏头诗《世外桃源、湖光山色》
世上仙境有几多,
外城楚格湖畔阔。
桃花源里可赏景,
源于人生好快活。
湖面银光闪闪亮,
光照舟帆频频过。
山峰云雾藏雪山,
色染层峦呈绿色。
他用一双“发现”的眼睛,让我想起蜚声世界的法国十九世纪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讲过的一段著名的话:“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他还进一步表示:“所谓大师,就是发现美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慧眼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能够发现出美来……”确实,名不虚传,跟随李岩老师妙笔生花的佳作,欣赏瑞士人文风情的风景,引人入胜地点燃了我的兴趣和联想。山之魂,海之韵,真情一线牵。案上文,地上景,妙语珠相连。妙哉!
光而不耀,静水流深的 儒雅睿智的李岩老师,笔名格里,生于1954年的将门长子,其父李治亭将军是赫赫有名的青岛警备区政委,《前卫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屡立战功。李岩老师1969年15岁入伍在济南军区做技术侦察工作,1973年考入大连外国语学院曰语系4年学习,1989年转业到青岛,20年的山东对外贸易总经理职业商海沉浮,20年的少校军旅生涯。养成了他雷励风行、吃苦耐劳、敏捷沉稳、善良率真的性格。他几十年如一日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继承父亲的文学撰文基因,自强不息、谦虚谨慎、勤奋低调、笔耕不辍,他争分夺秒,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边走边看边创作的长、短篇小说、散文集、诗歌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中国文坛……出版过长篇小说《外销员手记》、《李岩短篇小说集》、《风中的丁香花》2部、《青春澎湃的日子》、《春暖花开的日子》、《悠悠山水间》、《青岛市民间作家》散文精选、《风景在路上》、诗歌《月夜,在大海哨所站岗》入选《中国当代文学事业发展概览》文学作品部分,在青岛文学发表《浮华的银座》,《向日葵》、《明湖荷韵》入选山东散文集,中国文化报发表《美丽的雨花石》,济南军区巜前卫文艺》发表《哨所的小窗》诗歌,在《解放军报》、《前卫报》、《大众日报》、《青岛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游记。与他人合作翻译出版日本长篇小说《裸冬》,足见李岩老师的扎实丰厚的日语翻译功底,足见几十年披着跋涉的征尘,带着热爱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面对山海日月谈笑风生。他的字里行间彰显他永远是一个在大千世界中走读的行者,他醉心大自然,梳理人文思绪,完善自我修养,逐渐臻于梦想中的文化旅途。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是李岩老师的座佑铭。早在2014年成立青岛市当代文学研究会,推选原区教育局局长戴新阁为会长,侯修圃、孙延明、于向阳、王磊等领导为副会长。李岩老师也当选为副会长之一,为文学发展平台他如鱼得水,点燃了更竭诚的创作热情。随着互联网四通八达、网络文学大行其道,李岩老师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友兴致勃勃、迭出佳作,形式多彩的撰文、摄影报道风靡岛城文坛,其中“蓝月亮文学社”、“青岛好人”等文刊引起大家的关注与好评如潮……为弘扬文化艺术自信树立了榜样!成为青岛这座美丽城市一道绚丽多彩的彩虹!中国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梁长峨,中国作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许晨都对李岩老师的文学作品称赞有嘉:赞他眼光明锐、轻灵雅致。是文学创作的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
怀瑾握瑜,风禾尽起的 李岩老师是点燃我文学热情的伯乐老师!没有李岩老师,就没有今天我的撰文……2021年3月,我撰写了《郁郁葱葱、栩栩如生》第一篇处女作,李岩老师不顾自己刚刚动了大手术,在身体虚弱的状态下,帮我小文编辑、正标点符号、配图、发稿,使我的文章及时发表于《百度极速版》“蹉跎岁月。”此后,我一发不可收的喜欢上了写作。在相识相知的岁月里,宽厚仁慈的李岩老师像辛勤的园丁,指导我写作方法,甚至一个小标点逗号、句号都给予指导,每当我写出文章,他总是不厌其烦的耐心又细致的一篇篇为我撰文编辑,校正,用满腔热情为我儿时的作家梦助力,点燃了我写作的激情。每当我有一点进步时,李岩老师就给予表扬支持,并鼓励我说:“愿你的文章像笔名“一树梨花”般洁白怒放、硕果累累。在李岩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两年多来我已写出约百篇文章,发表在不同网站。每一篇文章都凝聚了李岩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每每想起李岩老师对我文章助力、鞭策、鼓励都让我感动不已!
霁月光风,不萦于怀的李岩老师是一位典型的雷锋式的好战士!在他军旅生涯创作的散文集《闪亮的红蜡烛》一文中写:“我大学毕业又回到原部队,成了一名部队的日语教员。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也要学习焟烛精神,照亮别人,化作一缕烛光,情倾桃李红,教书又育人。学员中有一个是来自沂蒙山区的,叫王学军,他学习很刻苦,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可天有不测风云,一次打球时他突然觉得右腿剧疼不止,经到医院检查,万没想到竞是骨癌。他每天愁眉不展,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尔后,我经常和他促膝谈心,一边鼓励他积极配合医生治病,一边牺牲休息时间,每天晚上帮他补课,使他很快迎头赶了上去。经过顽强的治疗,这名学员身体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并考入地方大学的日语系,并在外贸公司工作。”这就是满腔热情的李岩老师!他用无私奉献,倾情付出,真挚善良,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好人好事涌现。雷锋式的榜样非他莫数,令人刮目相看。
桑榆非晚,柠月如风是李岩老师一生“写真”和创作的源泉,我在阅读他的八本著作中发现,他的散文集及小说篇篇都是他亲自经历和耳闻目睹真实写照。比如,在《一个老兵的信念守望》中,李岩老师是浓墨重彩地写他的老父亲,他写道:“父亲作为一名参加革命多年的老兵,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的不同阶段,他始终保持了一个老兵的革命本色,即使身居一定的职位,仍然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竹密无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这是父亲离休后写的一首自勉诗中的两句话,他认为,离休是党的事业发展和新的形势对老同志的要求,同时也是党和人民对老同志的关心和爱护,更是老年生活的新起点。”此时此刻,一位戎马一生的老将军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在《闲话厚德载福》中,他提及“生日那天从父亲那里得到一枚印章闲章,上面刻着“厚德载福”四个篆字,我真是好生喜欢。”于是,他感悟到:“善良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素质。善良的人重视自己的周围,将亲情、友情、爱情,总能培植得郁郁葱葱,将工作、事业、家庭,总能经营得生机勃勃,自己的生活氛围搞好了,生活状态安宁祥和,自然天天有个好心情。”真是其有父必有子,在受邀的2022年我和朋友一起,两次看望李治亭将军,近距离接触,我亲眼目睹了李将军的高风亮节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他热爱国家,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让我记忆犹新,每每想起都是热泪盈眶,李将军在今年1月9日不幸病逝,但他的精神不朽,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了我们心里,让我们永远缅怀李治亭将军!追求诗意是李岩老师创作散文的又一大亮点,在我阅读的篇幅中,充溢着浓郁的诗意。《西边落日东边月》开头写道:“昨天午后,我与爱人倘徉在青岛八大关海边,走出函谷关,穿行在静幽的小路上时已渐黄昏。我无意中抬起头往西边眺望,霍然看见一颗火红的落日悬挂在萧瑟的树梢上,冬天的落日如血,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点缀在两棵参天大树的稍头,晕红里幻化出一种壮丽、惨烈、辉煌……”如诗如画,别有一番趣味。为此,我受启发,特别推荐爱好者们有时间不妨阅读李岩老师著作,定会让您受益匪浅……心旷神怡!
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李岩老师换来了一篇篇荡气回肠,语言朴实凝练,“形散神不散,情真意深邃,”惟妙惟肖的文字,我时想,莫非李岩老师本身就是为文字而生的?
看,他让太多太多的美好展现在读者眼前,太多太多的不为人知的故事被他挖掘了出来。作品之所以感情充沛,返璞归真,朗朗乾坤。答案真理就是:他用情、用心、用慧眼、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发现”了自然境界,在年年岁岁翱翔的知识海洋里和大自然中发现了“美”的真谛,只有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驴行千里远,情牵山水魂。得益于他不懈努力和奋斗,是艰辛的付出和汗水,才换来作品如鱼得水和独特的感观。天道酬勤,正是李岩老师德艺双馨,多才多艺,低调随和的风格,广受文化艺术界众多的朋友们的爱戴和信任的源泉!都争先恐后和他交朋友并收藏他的文学作品,诠释了李岩老师名副其实的儒雅文人地位,可喜可贺!
灿烂碝砾,碧岩流彩。李岩老师金子般的心灵和光明磊落的作风赢得了我的敬重!我衷心的祝愿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恩师在今后的岁月里健康快乐!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再创辉煌!
2023年8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