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三中已惜别30余年,但同窗之情依然如故。
一声招呼,一个小时在县城就聚集了的十多名同班同学。

静谧夏夜,清真门牛肉馆内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几张餐桌上又飘出了家乡特有的饭菜香味,这儿亦是同学们经常聚会之地。
母校长水高中(洛宁三中原称),这个藏龙卧凤之地,六十余年的悉心栽培,将至少数千名的优秀学子输送到祖国各地的各条阵线,齐力描绘着社会主义经济繁荣昌盛的今天!
北靠雄壮的龙头山脊,南依玉龙般游走的洛河,西连华夏文明之源的“洛出书处,”东接去往洛阳市和中原腹地的出口;有吸纳苍山之灵秀,吞吐碧水之氤氲,深藏古籍之书香,俯卧腾飞之态势!
这是对母校多年以来情感交织的认知和赞誉!
现今,震耳发聩的洛宁三中和老校舍虽然已荡然无存,但它的精神和灵魂还存在于华夏寰宇之间。

1989届高中毕业,至今日饭馆重逢,同学们具有磁性的乡音感到格外亲切,笑容依旧,只是面庞被岁月刻画出成熟的模样,以前的青涩矜持换成了一份深情的关怀!

聊起恩师,高一高二班主任语文冯安军老师,文采斐然,古文讲的出色,同学们的作文能力都受其感染;高三班主任王合智老师,一米八几的个头身体依然清瘦硬朗,王老师的诗词出口成章,诗篇佳作在各个网站平台频频发表。
忆起在长水初中的语文老师白建明,个子不高精神矍铄的白发老头,年长而步履蹒跚,上课时将眼镜耷拉在鼻尖上,抬眼瞅着我们耐心的说话,很喜欢我,常常在班上念我的作文,家住连山村,往事如烟,非常怀念他......

想起田村小学的启蒙老师:刘相林、金凤娥、朱青林、王元礼等,有的曾用粉笔头提醒我专心听讲,有的曾揍过我的小屁股完成作业;记得霍营霍俊苗老师那天在放学路上笑着说:“这姊妹俩真是亲热啊,”哈哈,原来那天我和同上小学的姐姐赵明琴正搭肩勾背任性的走路。
少年不知愁滋味,过去的一切是那么美好;小学、初中、高中,每一段的经历都让人充满怀念和留恋;到了高中最后一年,像是给所有中学画了一个完整的句号,戛然而止;从孩童开始的十余年学校生涯,快乐、懵懂、单纯、羁傲、自恋、仿徨、理想,以及各种思潮交织,都在高中毕业后去付诸行动。

长水高中(洛宁三中)的一草一木,还是那么记忆犹新,梧桐树、核桃树、木槿花,一排排宽敞明亮的教室,红专大礼堂,数百人吃饭的食堂,400米标准大操场,在脑海中时常浮现......




清真门牛肉馆的饭菜很是可口,“洛宁酸牛肉、”“洛宁丸子烩菜、”“凉拌牛肝、”“凉拌藕片、”“洛宁烩面、”“洛宁面叶”等十几道佳肴,色香味俱佳,口感极好,在北京是根本品尝不到这纯正家乡口味的。
聚会的同学们,快乐的像个孩子,当年懵懂青涩青春年华,如今,都变成了顶天立地敢于担当的中年人;饭间,大家饶有兴趣的唱起了歌,歌声悠扬,唱出了同学们的思念之情,唱出了对母校的思念之情,唱出了对家乡洛宁的眷恋之情;
有道是,有同学在,回到家乡格外亲!
同学任小民还是有歌星般明亮嗓音;同学张伟明和郭雪粉、张学治和冯六云分别建立了幸福美好的家庭;段国超的书画特长在社会上得到长足发展;蔡明武在部队军官转业至洛阳市政府部门工作;许多同学经商还当起了老板;同学们在社会各行各业的成就不胜枚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是上学、参军、入党,还是在务农、经商、致富,当年学校老师们的谆谆教诲,都化作了同学们为国家贡献、为家庭幸福而奋斗的希翼和动力!

从清真门牛肉馆附近的街面上,又一次领略到了家乡的巨变;高楼林立,许多新楼盘拔地而起,宾馆、饭店、商店令人目不暇接;美丽如画的洛河岸边,除了熟悉的洛书大桥,还多了宏伟高大和富有美丽传说的伶伦大桥、仓颉大桥;滨河路,正在建设中的“洛宁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钢结构顶已经显露,仿佛使人看到了首都北京“鸟巢、水立方”一样旷世宏伟的体育场馆。

相聚是短暂的,同学情谊是长久的,家乡之情是长久的!
清真牛肉馆,同窗再聚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什么是幸福?亲人相聚是一种幸福,同窗相聚更是一种幸福!
祝愿同学们幸福、健康、快乐到永远!
祝愿家乡洛宁未来发展更美好!

推荐洛宁美食地:清真门牛肉馆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城东玩具厂东门向南500米(洛宁产业聚集区西侧)

作者简介:赵明军,笔名日月车,籍贯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人,洛宁三中毕业,19岁入伍,原在第二炮兵司令部服役多年,后转业入京,现在首都某集团公司工作,本科学历,业余爱好写作、旅游,受家乡河洛文化影响,创作有长篇小说《洛水师魂》、电影剧本《奥运情》、散文《父亲的“老永久”》、多篇诗歌等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