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的朋友,请留步,暂坐喝茶,谢谢阅读,欢迎关注、留言🌹🌹🌹

四十
我不得不说说“张公馆”,现在叫“张钫故居”。请随我来。
在蛰庐的东边,它占据了古镇的一角,青石的台阶,条石边沿的月台,青砖的建筑。
“孝友传家”,康南海题的,字大径尺,派气雄浑,高悬门洞之上。
窄小的门道,阔大的庭院。一条中轴线,三进小院落,百余间房舍,连环的通路,碉楼雄峙,廊柱环绕,木雕悬梁,兽鸾屋脊,风吹钟鸣,高树摇风。
先是一个长方庭院,客厅在高台之上,藤架在台阶之侧,石榴红花开,木槿迎风笑。遥想当年,康南海东出函谷,踽踽而来,伯英先生一声接客,小轿悠悠进门,主客拱手寒暄,落座上茶,就有一段情节出来。此是后话,恕不尽言。
二进、三进,都是独立的小院,莲花宝顶的屋,青砖包边的墙,春来桐花幽幽吐香,秋去槐叶飒飒落地,谁人凭窗看天上云飞,谁人举首瞧檐下燕巢,都已是如烟往事,不复再现了。
东南砖楼高高,说是“绣楼”,如今房上枯草,地下绿苔,雀在风中来去,月在窗前彷徨。谁曾登高吟诗,谁曾揽发伤怀,都已是蝶飞雨化,无从知晓了。
东西两个跨院,有树有藤,有花有石,有过嬉笑欢娱,有过款语倩影;公子歇马西院,小姐扑蝶东厢,宅院深深,高墙垒垒,栏风堆雪,纠葛绞缠,个中故事,都已是人去楼空,寂寥无痕了。
这个公馆的初衷,公馆主人的心曲,公馆里的故事,象一群麻雀,在风雨时光中飞散,无可觅处,百年沧桑变换,炎凉人生委曲,谁能说得清楚。
这个汉唐驿道穿街而过的古镇,这个慈禧住过,袁世凯住过的小镇,马蹄流星,侠客剑影,见证过许多,也见证了张公馆的百年历史,西边的凤凰山知道,东边的青龙山知道,南北环绕的涧水知道,小镇上的人知道。口碑相传,都知道,都是见证。
有一件事必须告诉你,那是癸亥年(1923)的秋天,先生陪康有为出了公馆北门,步入后花园内,观奇松,抚怪石,触景生情,托物言志,欣然临池,赠诗与先生:“窟室徘徊亦自安,月移花影上阑干,英雄种菜寻常事,云雨蛰龙犹自蟠。《宿铁门·赠伯英将军兄》”,写罢,握笔沉吟,意犹不尽,再写:“函谷东来紫气清,铁门关尹远相迎,骑牛过去化胡否,扶杖看山落日明”。
是时日沉西山,霞光紫气,满园飞动,先生意气相见,遂与南海谈碑论书,直至酒酣耳热,康有为又濡墨挥管,为花园题名:“蛰庐”,高手巨擘,字大如斗,体稳势奇,意蕴其间。二人抚掌击节,开怀一笑。
一位变法失意,沉湎堪舆的落魄文人,一位护法未成,蛰居家乡的热血壮士,在崤函之麓的一个古镇上,在月明星朗的一个秋夜,在草木初生的一个花园里,心气相投,壮志满怀,留下了一段佳话。
自此一会,康氏西去长安寻旧,先生逐鹿中原混争。天也昏昏,地也晦晦,风雨如磐,长夜难明。公馆寂空,花为主人,蛰庐有梦,只待成真。
穆穆然一座庭院,千年古镇之风华也!
美哉蛰庐,张公馆之后花园也!
绮哉梦园,世事清和之再生也!
2009.9于涧尾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