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日记:
醉美大甘南 迷人若尔盖
文/张合军
七、洛克之路奇峻险 半边云雾半边仙
今天是7月1日,天气,雾,阴,小雨。温度,7C°,海拔,3300。早晨起来,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50米,周围的高山、河川、草原笼罩在浓雾之中。在248国道(洛克之路)边上,扎尕那的一家兰州拉面吃了早饭,就兴冲冲地上路了。
洛克之路走的人不多,主要因为都是非铺装路面,坑洼不平,轿车和底盘低的车开不了。路边山石很多,有落石和滑坡风险。一路基本无信号,又都是无人区,一旦遭遇问题,很难得到及时救援。不知道哪里来的胆量,我们带着孩子,开的还是二驱车,就这样准备要穿越了。
用相机留下倩影,用航拍记录风景。洛克之路是指扎尕那到卓尼县扎古禄镇一段,它是以美国植物教授、摄影师约瑟夫·洛克命名的。高山峻岭、百转千回十分惊险,风景秀美,独具特色。这里属于西秦岭的迭山山脉,峭壁高耸,石山巍峨,云雾缭绕。
离开扎尕那最后一个村寨代巴,沿着盘山路走向山谷深处,由南向北跋涉一百余公里,在怪石交错纵横的迭山之中,寻找那条重新回到人间的轨迹。此时,公路正在修缮,只差没有铺油,隔老远就有一个施工队伍。
行驶了大约20公里后,我们踏上这条路的最高点,海拔4000米的拉黑卡垭口(垭口就是高大山脊上的鞍状坳口),这里是迭山深处一处草原高地,也是一片得天独厚的夏季牧场。高地上绿草茵茵,牛羊成群,草原像绿毯似地铺满整个山谷。儿子迫不及待地升起无人机,想要看一看群山之上的模样,迭山堆叠,横列东西,宛如石墙分隔大地,这一切不禁让人感叹,究竟是怎样的鬼斧神工,才铸就了大自然这般瑰丽的形状。
汽车继续行驶,荡起阵阵狼烟,山间的雾气腾起,在车的下方翻滚着,变幻无穷,像马,像羊,又似弥勒佛------在经过大约35公里左右的路程后,蜿蜒崎岖的盘山之路,把我们带上第二个垭口,狂风裹着小雨,时不时遮住前进的路。刹那间,雨又停了。这时,我意外地看到了晴空之上的一束阳光。这里风景特别美丽,是一个广袤无垠的高地草原。帐篷点点,牦牛和羊群悠闲地吃着草,天空飘着云朵,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儿子在此地又一阵忙活,航拍起飞,让航拍跟着走。
转过背阴的山坝,眼前又是一个开阔的草坝,脚下的道路,很快又盘上另一个垭口,继而拐入一座山的背后,从这里开启了长达19公里连续的下坡,云蒸雾腾,云雾在山间舞动飘逸,待航拍的电池剩10秒钟时方才收回。
汽车将带我们走进怪石嶙峋,溪流潺潺的山谷之中,这里又是一个牛羊成群的好地方,经幡在山风的吹动下猎猎作响,牧民们有的骑马,有的骑着摩托,不时吆喝驱赶着牛羊。
从此之后,我们的道路将皆是坦途,此时此刻,我想,或许一个人的一生,也能够在这样的挑战和经历中,变得勇敢,变得广阔。一路从未体验过的美景给了我们最好的报偿。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热爱自然。对于我们一家五口来说,这也将是此生无比珍贵和美好的回忆。
随着248国道的修缮、建设,在不久的将来,这条曾经充满神奇,充满神仙韵味儿的秘境之路,摇身一变,成为甘南迭部县的一条风景大道。穿过洛克之路,到达卓尼县的扎古禄镇已经三点了,吃罢饭继续前行,一路下坡直奔陕西宝鸡,次日回到邢台 ,完成了甘南、若尔盖之游。
现在,各民族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里,民族团结,其乐融融。我想,为什么少数民族大部都在崇山峻岭中生活和居住,是不是解放前历代统治者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的好地方都占了,逼着他们往深山里迁徙,也未可知!现在好了,少数民族的省份大多是风景优美绝伦,空气清新宜人,山清水秀宜居的佳地。祝祖国民族团结,繁荣昌盛,一派欣欣向荣。
【作者简介】张合军,笔名原野。系河北省名人名企文学学会会员、邢台作协会员、邢台市信都区作协会员、邢台诗歌学会会员、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文学作家》签约作家。在报刊杂志常有作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