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词话>的偏颇》
作者:桓大司马
《人间词话》作为当前语境下最有名的词话,不乏真知灼见,且多有发前人所未发的妙论。但对于宋词、清词的评价,至少是有审美趣味偏颇的地方。每一本书都没法子十全十美,这原本也没有什么,只是这世上尽有不读书的人,就把王国维的话当成金科玉律,好像一谈到诗词,不按王国维说的说就是二B,好像一谈具体方法,就是不懂境界,这个只怕是静安先生始料未及的了。
《人间词话》的优点是持论高,眼界大。不过站得高,看得远固然好,但看得太远,导致看不见脚下的石头,那又未必是好事了。在我看来,《人间词话》最大的偏颇在于只推崇天才顿悟,狂鄙视苦学登堂,因为世界上苏东坡那样的天才,一眼瞄过去就掌握了词的创作规律的,毕竟是极少数,多数人还是从无到有,从易到难,一步步熟练,然后学有所成,不过看静安先生字里行间的的意思,是说这部分人天生就不是诗人词人,再怎么练也有限,不如就不要练了,这在态度上未免就有点粗暴了。
这个偏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过于推崇神思,过于鄙视方法。(方法熟练可以更好地展现神思。)
2、过于推崇白描,过于鄙视用典。(白描和用典同是创作手法,本身没有优劣,只有运用的优劣。)
3、过于推崇性灵,过于鄙视体势。(不顾纳兰情虽真而意甚浅的优缺点,予以过分推崇,推纳兰为有清第一人尤为荒谬。)
4、过于推崇北宋,过于鄙视南宋。(北宋词虽高,后人极不易学,一不小心即陷入轻薄狂躁之途。到南宋,词的创作才彻底发展成熟,虽然付出了神思收束的代价,但给后人提供了学词的明路,后人可以自南宋而窥北宋。)

“辽海门“诗派简介:
”辽海门"诗派创始人为于文政公,公门下弟子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