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岭深处话秦岭
文/ 张老头
家住白鹿原,悠然见南山。我所说的南山就是终南山,就是巍巍秦岭。
我是望着秦岭长大的,从小爬惯了白鹿原鲸鱼沟的陡坡,练成铁脚板,一生爱爬山。
我多次爬过秦岭的峪口山峰,也多次翻越过秦岭,游览过山区的旅游景点,10攀华山,3登太白,直到八旬高龄仍游性未减,身残志坚,硬要享受现代便捷的交通条件,再次游访秦岭深处。
这次在秦岭深处的自由行,收获颇丰,感受更深。
一是,在陕西境内东西绵延四五百公里、南北近一二百公里的险峻秦岭再也不是难于上青山的畏途了。随着多条高铁、高速公路相继穿越秦岭,铁路国道的改建,蜀道早已变通途。逢山凿洞,峡谷架桥,多少朝代天堑变通途的梦想,在今日的中国已变成了现实。同国内各地山地水域一样,正在创造着中国独有的人间奇迹,创建着雄伟壮观的人造风景。一条条宽阔深隧、长短相连的隧道让高速车辆呼啸进出。一座座凌空架起的桥梁穿越高山峡谷,使丛山如坦途,让游人在飞速行驶的车辆上放眼尽观高山美景。此情此景怎能不使人赞叹,面对一个个人间奇迹,怎能不由衷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敬佩创建奇迹的人们呢。

秦岭深处第二个让我感受颇深的是,随着现代化交通设施的发展,秦岭山区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山民早离开了深山老林,迁到了宜居的地方,居住条件宽畅舒适,已先后脱贫,走上致富之路。在我印象中的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脖子上吊着影瓜瓜的山里人,已很难见到了,但深山人厚道大方的本性依然如故,更让我敬佩。
随着交通条件的便捷,随着旅游景点的不断开发,一个个旅游点,一个个度假村争相建成,山里人的生活文化水平正在融入现代社会。深山的美丽景色,自然风光吸引了越多越多的游人,巧夺天工的人工造景,精心栽培的花种,应时竞开,花海花坡一片灿烂,让自驾游人乐而忘返。农家乐吃住便宜卫生,饭菜干净风味爽口,自然成了城里人避暑度假的悠闲舒适之处。过去少见人迹的闭塞秦岭深处,已逐渐开发成了城市人向往的避暑旅游度假乐园。
秦岭深处给我的第三个观感是,巍巍秦岭不只险峻挺拔,重峦叠嶂,山峰之间也有平缓秀丽的山谷,有宽阔平坦的田地,有镶嵌在峻岭间如明镜辉映的湖泊,还有宽阔深厚的黄土地。秦岭深处有不少平坦的。城镇,崇山峻岭之间还有地级市。远山近岭与现代城市,与平坦的田野乡村相辉映,美如画卷。
我坐在太白县城的山坡上,举目远望,深感大自然的神威。这里有海拔3771米的秦岭第一高峰太白山,也有海拔1560米的平坦县城。这里炎夏如春秋,风景秀美。秦岭是我国南北地理、气候、生物、人文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恰从太白县城经过。美丽的太白县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说到分水岭,横贯太白县城的虢川河,就是一条水流充沛的分界河。正在实施一河两岸工程。现代的声光元素,使夜间景色多变,妙入仙境。虢川河是汉江的支流。为了给缺水的渭河增添水源,实施了分虢入渭工程,使渭河添了一股终年不息的清流。
太白县城被赞美为雪域云城、秦岭夏都,单凭晚上能观到满天繁星,我就不虚此行。晚上我坐在背光的山坡上,凉风习习,空气温润。夜幕降临,远望高空,慢慢会发现闪动的星星,一颗又一颗,天愈黑,星愈多,渐渐布满天空。一条由密密麻麻无数小群星组成的天河,隐约可见,有时还相当清晰,有些星座我还依稀可辨,深感满足。
秦岭山脉无愧为中华龙脉,它不只走势像一条巨龙,更是华夏文明几千年的龙脉。特别是陕西境内的秦岭,见证了周秦汉唐的辉煌,13朝国都的兴亡,也见证了多少历史变迁。秦岭是中华文明的宝库,是我国稀有矿藏、稀有动植物的大宝库,这座我国南北的分界山脉,从古到今留下了多少壮烈的故事,美丽的传说和壮丽诗章。

每游秦岭,我衰老麻木的头脑都会激情满怀,这次依然。怕贻笑大方,只能以平实的文字纪录下我的观感,与友共赏。
爱我壮美秦岭,爱我锦秀山河。相信在国家精心保护,大力开发利用下,大秦岭的未来将一定会更壮观,更美丽,更富饶,更便捷。
2023年盛暑于太白县城

作者简介,张德通,西安白鹿原人,生于1938年,退休于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