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葳蕤衔五色,渐次绕白头 893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心静庭生幽
文思卷里流
葳蕤衔五色
渐次绕白头

中国古典圣贤文化大都崇尚清静无为、道法自然、以德配天,无为的真正含义到底是什么?《道德经》之“为无为则无所不为”亦曾令笔者大惑不解!“为无为”如何能致“无所不为”呢?后观儒家经典《中庸》之言释之“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时而感慨万千,“无为”之惑才渐趋明朗起来。禅宗将生命境界分为三个层级,首层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其次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高层阶又回归本元即“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此三重境界就是人生觉悟过程的最佳写照。若单从生命发展历程来观,人生“无为”到“有为”,再从“有为”到“无为”是个必然之道。童稚之无为,在于不知“有为”之内涵,青壮之“有为”在于力图放弃“无为”而积极开创新世界,耄耋老年之“无为”则在于悟达“有为”之烟云过客,放下“有为”回归赤心童子时的本然状态,这是一个生于自然、创业社会、又回归自然的天人合一过程,而道法自然也正是人生之序从“无为”到“有为”然后再回归“无为”真实写照。

反观儿时不知“忧”为何物?因为无为无虑故无为无惧;青壮年代血性刚烈,人们追名逐利,胆大妄为,具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敢有为精神以及改造世界指点江山“舍我其谁”的豪迈冲动;人至中老后渐次“万理彻透”,方有“多事之秋不如无事之闲”的豁然开朗,从“有为”渐次走向“无为”,直到暮色黄昏而入“无为”之境,望遍天下尘凡,万象缘起缘灭,行云流水,本来无一物真,又何处惹尘埃呢?
中国思想家老子提出“无为而无不为”的社会自治模式,“无为而为”的思想经过西汉初期“文景之治”和大唐初期“贞观之治”等政治践行,竟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天下大治局面。“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已经成为无为而为的飞来之笔,青垂历史,誉贯春秋。《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世界中无论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其本质运行轨迹依道而行,悖道而亡,若无外部因素干扰,各事物内部及相互之间大都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链条且处于无缝衔接状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日月星辰和谐共处,这一特点《中庸》称之为“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如果人类利用战争冲突及政治掠夺等方式对这些自然及社会生态链条进行人为干预,就会打破天道人道之间天长地久的本有平衡,这就是老子所言之“有为”之为。反之,如果我们顺乎事物本有的内理及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最大限度的服务人类与自然,大处无为而治,小处有为纠之,这就是道法自然与以德配天的珠联璧合,最终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有为而有所不为”的“上和天意,下顺民心”的大同目标,古代“垂衣裳而天下治”就是无为而治与有为而行相结合的典型写照。
无为的内涵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时期不同历史人物皆有不同解读。众所周知,先秦诸子百家共推《易经》为百经之首,大道之源,老子的无为思想也许从《易经》太极文化中得到了启示。《易经》原理就是将事物“内理外象”化,这也是内圣外王的塑造过程,内圣无为与外王有为的结合就是阴阳和谐之道。无为并非不为,而是遵循事物内在规律去依道而行,順势而为,反对使用外力逆性违道来干预事物的正常发展,如此,“无为”才能达到“无所不为”之“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大治目标。若人类掌握了“无为而无所不为,有为而有所不为”的真谛,将令人们的各项活动都遵循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德配天”的境界之中,这将是世界大同社会的一种理想存在状态。孔子告诫我们“有为而有所不为”,老子引导我们“无为而无所不为”,有为和无为哪个更好?从“有为而有所不为”到“无为而无所不为”,其实五千年的中国历史通过尧舜之治、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已经给出了正确答案。

人生之乐在于体悟到“无为”之道妙,清净自然,心态平和,与事无争,大智若愚。当然,尚未老态龙钟之人,对于耄耋年境的“无为归真”还不敢妄加断论,其实从少壮而迈中年老年之历程,其境界就是一次从赤子之心“无为”至血气方刚“有为”再回归于返璞归真之“无为”的道法自然之旅,古人用一句成语概括为叶落归根。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七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三木秉凤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编辑制作:烟雨蒙蒙(李安洁)


心语:愿与大同文化事业荣辱与共,传播大同文化事业是我的责任与义务,因为我是大同文化事业团队成员的一分子。
【个人简历】
烟雨蒙蒙(李安洁)生于1959年10月末已退休,黑龙江牡丹江人
喜欢狂热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搏击。从2017以来曾经在多家平台发文1000多篇左右,热衷喜欢散文、诗歌、随笔、微说、小说等练笔泼墨,曾经多次荣获多家微平台参赛获奖荣誉。
热爱生活,爱旅游。最大的缺点,想事简单,太直性了。优点善良正直讲义气的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2021年2月29日晚上21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