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哈密差旅纪行(之三)
文/李思義(山东临沂)
今天是我们来到东疆的笫三天了,在当地朋友热情安排下,吃罢早饭,我们一行离开美丽的伊吾县城,驱车向境内的额尔里克冰川进发。虽然天气阴云密布,但挡不住我们向往冰川的那颗心。
喀尔里克冰川属于东天山的主脉,西接巴里坤山,这里雪山群峰连绵,白雪皑皑,远眺终年积雪的主峰,犹如一匹奔驰的白马,在这里能够充分感受到东天山四季的美。喀尔里克冰川就像是生命的起源,从严寒到温暖的春天,再到海拔更低的夏天的过渡。这里的植被也非常多,与其说看到的是冰川的雄伟壮丽,不如说感受到生命起源的魅力以及大自然的奥秘。
喀尔里克山分布着大小63条冰川,它形成的流域穿过辽阔的沃野,缓缓地流向了东天山南北大片肥沃的土地,这里也是哈密各族人民的生命源泉。喀尔里克最高峰--托木尔提峰海拔4888米,是亚洲第二大平顶冰川。近年来,哈密市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东天山喀尔里克冰川核心区57.2万亩草场禁牧工程等,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优化。
随着山路的向上,能见度开始越来越差,我们已经进入云层中了,路上会不时出现几条湍急的溪流,多亏送我们过来的越野车仗着高高的底盘,从溪流中全速冲过去,溅起的水花有一人多高,令人有点吃惊!
喀尔里克冰川盛产天山雪莲,这种传说中的神奇花朵就在我们面前的山里,为能一睹雪莲芳容,大家的心都激动了许多。上山的路越来越艰难,温度也越来越低,上升到海拔3000米的时候温度降到了10度。我们乘坐的车子彻底熄火了,向上再也发动不着了。
要知道当天 哈密地区的温度是36度,我们在这五十公里之外的天山上,尽管身着早备的羽绒服,却也被寒风吹得嗦嗦发抖!云雾已经完全笼罩住了冰川,前面的能见度不到20米,看不见路,看不到冰川,那种看不到前方的感觉,让我们真有点望而却步了。但想到好不容易到此一趟,还没看见梦寐以求的雪莲花,大伙随又鼓起了继续前行的勇气。
当我们攀登到达近4000米处的时候,果然发现了一株株、一丛丛的冰山雪莲花,大家高兴的手足舞蹈,喜出望外,全然忘记了当时的寒冷及劳累,沉浸在一派幸福欢乐之中。
听当地朋友讲,雪莲花,菊科、风毛菊属植物。因其顶形似莲花,故得名雪莲花,简称雪莲。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状茎粗,颈部被多数褐色的叶残迹。茎粗壮,无毛。叶密集,基生叶和茎生叶无柄,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最上部叶苞叶状,膜质,淡黄色,包围总花序,边缘有尖齿。头状花序10-20个,在茎顶密集成球形的总花序。总苞半球形,直径1厘米;总苞片3-4层,边缘或全部紫褐色,小花紫色,瘦果长圆形,冠毛污白色,花果期7-9月。雪莲花主要生长在海拔3600-4800米之间的风化带和雪线上的石隙,砾石及砂质湿地中,喜潮湿和凉爽及光照强烈的复杂性气候环境。能在5-39℃正常发芽生长。盛花期,能迎着寒风傲雪及烈日毅然开放,生命力极强。
野生雪莲花靠种子繁育,生长期需6-8年,如果连根拔掉,雪莲便不可能再在原地生长。1996年中国已将雪莲花列为二级保护植物,雪莲花是惟一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雪莲植物,是中国国家三级濒危物种。2000年中国国务院13号文件已明令禁止采挖野生雪莲。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将雪莲花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见到了雪莲,嗅到了花香,饱赏了冰川美景,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我们一行便缓缓走下冰川,乘车返回伊吾县城。途中,得诗一首,遂记之,存念。
<冰山雪莲颂>
生于冰峰,长于雪中。
孕育数载,花绽香浓。
不畏严寒,傲立苍穹。
不羡红尘,玉洁冰清。
甘受孤寂,素雅坚挺。
雪莲品格,令人钦敬。
吾爱奇花,特赋此颂。
戊戌岁次夏末匆匆草于新疆哈密伊吾县境












作者简介:
李思義(微信昵称:夕阳余晖),男,汉族,1956年生于山东临沂兰陵,高中文化,中共党员。务过农、当过兵、从过教、下过海、打过工…经历曲折,命运多舛。但对人生信念坚定,热爱生活,自强不息,乐观处世。平生喜欢文学,尤爱诗歌,业余闲暇笔耕不辍,时有作品文字见诸于报刊网媒平台。不求闻达,只为乐趣。诗观:真情催生诗歌,诗歌源自生活,生活带来灵感,灵感激发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