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闹剧“罗刹海市”,别闹了!
刘冀人
当前,围绕歌手刀郎唱烂了的“罗刹海市”歌曲,在文化市场和舞台,突然掀起了轩然大波,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跟风者很是不少,当然,美好可赞的清醒头脑亦不少闪现。
本人并不懂音乐专业,只是从静观的墙角看,从一颗平常心去看,某些人的推波助澜令人不安,令人讨厌!
笔者从大量小视频中看到,一些人对“罗刹海市”老歌曲的翻唱炒作的现象,说的煞有介事、神乎其神,蛊惑人心。比如(笔者随手所记),“罗刹海市”老歌曲的翻唱炒作是什么“横空出世”、“彰显了真善美”、“知音难得”,是什么“怒放正义的妙语”、“一曲魔音万众歌”、“刀郎一歌劈云开”,还有什么“罗刹海市”将蝇营狗苟的一丘之貉挤压到那“三寸黄泥地”上去。云云。
完全是过度的解读,完全是穿凿附会、随心所欲的胡乱诠释!
作为艺人、歌手的刀郎,与同行那英、杨坤、汪峰、郭晓松四人之间一度存在的恩怨纠葛,完全是艺人之间的或许因学术见解不同而产生的互争互斗互贬互踩。比如,那四人曾批评、贬说刀郎“没文化”,歌词“太晦涩”,“故意抛弃通俗之道”等等,这里相当大成分是学术之争,完全是常态,有什么必要挖空心思发挥奇思怪想,以为刀是在讽喻阳光下的广大现实呢!老辈子留下来的话:同行相轻。社会既如此,更何况藏污纳垢相对多的娱乐圈。音乐圈中有理性专家说的好,音乐的品味从来是“个人主观性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晦涩的《罗刹海市》歌怎么会大家一致都喜欢呢?又怎么会“震撼”社会呢?
《罗刹海市》歌词原型出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又名《鬼狐传》),此书中的491篇内容多为社会讽刺。清代的讽刺社会与朝政的著名作品还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如果将史料中的“鬼狐”故事文章翻出来映照、唱给现实,是聪明呢还是愚蠢呢,是与时俱进呢还是逆潮流而动呢?答案不言自明。
《罗刹海市》歌的狂热使我联想到了台湾每年都举办的汉光军事演习,我大陆的强大军力对台当局的军力已构成碾压式优势,汉光演习在军事上没有意义,就连我这个穿过几年军装的“兵呆子”也能策划,但台湾还要隆重且造势举办,目的就是制造“话题”,以欺骗老百姓,並多拿军费装腰包。我又联想到了说相声,相声的逗哏与捧哏像是一对矛盾,但矛盾相逗的结果是一致制造“笑果”,以拿到大把的门票收益。某些并非正面的歌和低俗小视频的狂热,是否是明星们在演义周瑜打黄盖——刷存在感,才“创造”空前的超过数十亿的播放点击量呢?
建议善良的有心人看一下北京晚报最近的两篇文章:调查报告《谁在给劣质短视频加持流量》,评论《劣质短视频被点赞,别信》(见7月25日、26日)。现在,小视频行业背后有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你想大红大紫发大财吗,不难!有商家提供点赞流量“供货”给你。
“罗刹海市”非正常热,闹剧啊,别闹了!
2023年8月8日于河北涿州
作者刘冀人简介:中石油东方公司退休干部。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曾为《人民海军报》记者、编辑,中石油《石油物探报》总编辑,主任记者、副处级。退休后历任《中国改革报》《中国贸易报》《中华合作时报》《中华建筑报》和《京华寻梦人》杂志、北京海洲公司网站等媒体部门主编。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等媒体发表评论、杂文等文章约3000余篇。在《人民海军报》社任职期间,曾参与为国防部副部长、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起草批判林彪的政治报告。百度至今收藏其《王麻子破产风波思考》调查通讯、《顺义农民的“顺义”之路》调查报告等多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