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日记:
醉美大甘南 迷人若尔盖
文/张合军
六、烟雨扎尕那 东方伊甸园
6月30日11点,上午。晴,温度18C°。今天上甘南迭部县扎尕那,因为路途遥远,山路蜿蜒曲折,一直到扎尕那才能吃晚饭。所以,早饭吃得比较丰盛。掉头走国道213,一直往北开,路过花湖湿地,一路上景色美不胜收。
车继续前行,再转国道345东去往迭部县进发。
345国道两边,雄伟的山峰连绵不断,郁郁葱葱。山高林密,奇峰耸立,壁立千仞,如斧凿刀劈一般。车行在此,像一叶小舟在云里雾里往前蜿蜒飘荡,转来转去,在山谷间“潜行”;一条小河顺势而下,唱着歌欢快地向下流淌,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穿过一个山洞,两边山更高,林更密,山峰高耸,气势非凡。车在一个叫做德哇公玛的地方,儿子又停下了,他要摄影、无人机航拍。因为这里实在太美了,青松遍野,奇峰耸立,云雾缭绕,似仙境似梦幻,真是个拍摄的绝佳之地。
“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宛然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四周秀峰环拱,犹如高峻浑厚、坚不可摧的城墙,把扎尕那四村一寺围在城中。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临近石门,只见高竖着两道百米多高的对称岩壁,犹如两面巨型“门墩”,形成一座宏伟的石城“前门”,穿过石门,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苍松翠柏,郁郁葱葱。
进入石城腹地,跃入眼帘的是坐落在山坡上的一排排特色民居。三面半山坡上的藏族村落、藏式榻板木屋,鳞次栉比,层叠而上,藏族经幡迎风飘扬。东哇村和拉桑寺院正好坐落在石城中央。汽车开至藏寨最高点,俯瞰云雾烟雨中的寺院和白塔。这些房子均以木为主,土、石辅之,采取外用“土庄廓”与内筑一至两层木质房的构造格局建成富有民族特色的榻板房,在烟雨的湿润下,显露着岁月的斑驳与沧桑,但与周围的山、水、林、石相互衬托,相互依存,那么和谐那么自然。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转了“仙女滩”和“仙女湖”。“仙女滩”和“仙女湖”是这里的第二个阶梯,往上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往下是牧民耕作的梯田。我们是沿着铺着崎岖婉转的栈道爬上来的,大人都累得气喘吁吁,而小孙子则是兴致勃勃。满地青草碧绿,可以打滚儿,可以奔跑玩耍,而侧面就是高耸如云的像笔架一样的高山,连绵不断,气势宏伟,无头无尽。
“仙女湖”则是一汪碧绿的湖水,倒映着高山、森林和草原。我们走过弯弯曲曲的山路,潺潺流淌的小溪,啾啾鸣叫的鸟儿,马蹄踏过的泥泞,7点钟我们终于爬到仙女湖。湖水清凌凌的,粗壮的树根雕刻的凳子上,坐着三三两两的帅哥靓女,在嬉戏拍照留念。我们拍照、视频留下了称心如意的作品。
进入藏族村寨,晚饭在藏民农家乐用餐,静听细雨敲打房檐,远望观赏眼前那变幻莫测、云卷雾吞的山林景观,像来到天宫,虚幻飘渺。透过时浓时淡的云遮雨雾,隐约可见如林的山石高耸挺拔,巨大的山岩诡异莫测,有的如观音坐佛,有的是擎天巨柱,有的如寺院,有的像和尚的顶冠……仔细品味,山岩相互连接,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云雾变幻出各异的形态,岩石重叠,沟壑纵横,气势磅礴。藏寨、寺院、丛林在云雾中萦绕。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充满着神秘静谧的气息,不禁让人内心生发出浓浓的迷恋之情......
凭高远望,藏寨向东南方向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峡谷山路,可以通向人迹罕至的湖泊和石林,风景原始优美。一问当地的工作人员,行走这条路线时需要租马由找马夫带路,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看来这次是没有时间了,留些遗憾和眷恋,期待下一次机会吧。
一天的旅游即将结束,雨中的扎尕那令人流连忘返,好喜欢这里的古朴藏寨 ,喜欢这里的藏族儿女的淳朴与勤劳,喜欢散放在山峦田野的牛群羊群 ,喜欢这山林中袅袅升起的炊烟,这里的山水云雾景观有着让人神往的韵味,让人迷恋它那妙趣天成的动静相宜与自然和谐。这里一切都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原生态,没有雕琢的痕迹,细细品读,让人感受到山水人文生命脉流的搏动......
我们留宿在迷人的扎尕那,期待明天有个阳光明媚的天气,洛克之路在等着我们。
【作者简介】张合军,笔名原野。系河北省名人名企文学学会会员、邢台作协会员、邢台市信都区作协会员、邢台诗歌学会会员、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文学作家》签约作家。在报刊杂志常有作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