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清头条】总第0199期。运河名城山东临清。江山如此多娇,运河浪花真好。每篇文章阐述一个道理,每首诗歌突出一个主题,怡情益智,启迪人生。请大家分享。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文史菜根谭】
韩积蕊编辑

01.为什么败北不说败南?
【解读】在中国古代的甲骨文里面,“北”这个字的象形字特别像两个人背靠背,而打仗失败了肯定会要背向敌人逃跑,给人一种比较狼狈的形象,“北”有了失败的意思,所以打了败仗也叫“败北”。
02.什么是“风雅精神”?
【解读】“风雅”一词源自《诗经》。《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代的正声雅乐。“风雅精神”指的是《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则,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03.什么是“建安风骨”?
【解读】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安风骨是汉魏之际的文学风格。具有慷慨悲凉、雄健深沉等特点。所谓“风骨”,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侧重于情,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风,文章才能鲜明而生动。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也就是说文章应该表现的刚健有力,"骨"是一个比较实的概念,则侧重于理,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练、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是作品坚实的思想内容、严密的内在逻辑和精炼畅达的表现形式。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04.什么是“魏晋风度”?
【解读】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生活方式。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胸襟阔达,不惧束缚,大度洒脱、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写的《世说新语》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的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特立独行,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大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王羲之。还有"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所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作者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民盟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讲师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宣传部理论讲堂宣讲人,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都市头条》文学平台主编。编撰六部书稿,出版三部。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
纵情笔墨 愉悦自我
~~~~~~~~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