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天铸老师题字)
图源网络
主编:姚京平

知青岁月之十
《舌尖上的知青一一北京炒疙瘩》
文·诵/李华敏
晚霞像俊俏的女郎,在云雾飘渺之中展现她的风采,又像光洁的玉盘,在云海之中放射它的光芒。《打靶归来》的歌声从远处传来,知青和社员们下工了,不知是谁提议"走,到知青点去看看,看他们吃什么好吃的?
大家起哄似的,往知青点方向走来。不知是谁边走边说,昨天的煎饼可好吃呢,高粱米面的还是五香味儿的,还加了盐,我还吃了呢!又有人说:前天的玉米面面条那才叫绝呢,你们猜怎么着,她真不怕累,磨完玉米面又过了一遍细筛子,然后用开水烫面,做的面条真筋道。不知是谁嚷了起来,前两天都做不熟饭,这两天怎么这么好吃了,我才不信呢!他们不轮流做饭了,现在就那个李大个一个人做,不信咱们就去看看!说着说着,就来到了知青点。

大家笑着嚷着,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从来没见过一个一个的疙瘩,我自豪的告诉他们,这叫北京炒疙瘩,黄豆,豆角丁,胡萝卜丁,鸡蛋煎好后也切成丁,红的黄的绿的白的是蒜一锅炒出来,又香又漂亮,五颜六色。社员们看傻了眼,从来没吃过这个东西。一个男生说:这就是北京有名的小吃炒疙瘩,吃上一盘一个星期不吃饭都不饿!真的吗?那我们可得尝尝。我一听,不好,要都来尝我们吃什么啊!我赶紧说,别听他瞎说,又不是铁疙瘩,明天早上照样得吃大饼子,不然一样饿。这他们才散去。

知青点的饭菜成了大家的话题可喜欢谈论呢,也喜欢到这来品尝观看我的手艺。他们说李大个净做好吃的,其实是我从不把一个星期的菜钱平分,集中到两天吃好的,这样大家只记住吃肉,吃鸡蛋了。吃咸菜菜汤时,主食就是菜馅的蒸饺。那里没有白面,就是玉米面只能筛细了,粗的包不上,还有高粱米面,当时真是有难度,什么都没有。又想做出好吃的。只能动脑筋想办法换着花样做给大家吃。 这些花样给社员和集体户的战友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这样,我们北京人从小吃到大的炒疙瘩,也来到白城大安安家落户了。
2023年8月30号于北京
作者·诵读者简介:李华敏,笔名淡淡的茶香。现任《世界诗人》《诗意传情诗社》《茶韵文学诗社》《海岸诗歌金牌主播》《采菊文苑》《全球诗歌辽社文化网络传媒》多家平台主播。有作品在微刊平台出刊。市级区级朗诵大赛多次获奖。
